Workflow
Linus 又开怼!Git 提交乱加“Link:”标签:99% 都是没用的,白白浪费我的时间
程序员的那些事·2025-09-09 04:38

文章核心观点 - Linux内核开发中自动化生成的"Link:"标签因缺乏实际价值而遭到Linus Torvalds强烈批评 其认为99%的链接属于无效信息 会浪费审核时间并降低工作效率 [1][6][10] - 问题核心在于开发者盲目使用自动化工具添加冗余链接 这些链接仅指向补丁邮件本身而非提供额外背景信息或讨论内容 [4][5][9] - 解决方案需区分链接的实际价值 仅保留能提供宏观背景或讨论串的链接 并建议通过警告机制或AI模型优化自动化添加流程 [14][16][17] Linux内核开发流程问题 - 补丁提交通过邮件列表(LKML)进行 开发者常在Git提交信息中添加"Link:"标签指向相关讨论串或bug报告以便追溯 [2] - 当前存在大量自动化生成的无效链接 仅重复提交邮件内容而未提供额外信息 导致审核者点击后浪费时间 [4][5][7] - 邮件列表的工作方式被部分工程师质疑 认为其与Git工具存在本质矛盾 [18] Linus Torvalds的具体批评 - 在block子系统拉取请求中撤回提交 因发现"Link:"标签指向重复内容而非预期的oops报告或错误解释 [6][8] - 强调99%的链接无实际意义 批评自动化机制添加"垃圾"链接使主要工作(理清请求背景)更加困难 [10][12] - 要求链接必须包含额外信息 否则不应添加 并呼吁停止无脑自动化行为 [9][10][19] 有效链接的使用场景 - 多部分补丁系列的封面邮件链接具有价值 可帮助快速定位宏观背景信息或解决合并冲突 [14][15] - 指向完整讨论串的链接优于单封邮件 因能体现实质讨论内容 [18] - 理想情况下应通过自动化检测模型判断讨论热度 仅保留有实际讨论的链接 [17] 潜在解决方案 - 在添加链接时设置警告提示 提醒开发者避免增加无效负担 [16] - 利用AI工具(如b4)扫描下游讨论串 根据讨论活跃度判断链接价值 [18] - 限制链接在特定域名命名空间(如patch.msgid.link)使用以明确来源属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