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PO市场表现 - 2025年首八个月香港IPO集资金额达1345亿港元 同比飙升579% 总集资金额达3688亿港元 同比飙升322% [2] - 港股市场有史以来交易量最高的20个交易日均出现在2024年9月24日政策组合拳之后 期间港股成交量三次破纪录 分别达到4600亿港元 5006亿港元和6200亿港元 [6] - 南下资金仅占港股日均交易量两成多 其余七成多为全球外资 分布均匀 [6] 市场驱动因素转变 - 2024年9月24日中央政策组合拳成为港股由熊转牛拐点 初期外资机构被迫进场 2025年1月起行情从政策驱动转向基本面驱动 [6] - 外资机构通过研究发现中国优质企业产业布局合理 供应链转移难度超预期 开始主动加仓中国资产 [6] - 主权基金 养老基金等长线资金开始配置港股 与对冲基金形成均衡比例 长线资金看重中国政策稳定性 投资周期达5-10年 [7] 投资者结构变化 - 外资认购高新科技企业IPO占比高达70%-80% 涵盖欧美 中东 东南亚等全球投资者 [11] - 外资关注点从政策不确定性转向企业基本面 近期重点关注企业反内卷等经营动态 [8] - 国际投资者通过上海车展等渠道加深对中国产业了解 国际航班外国面孔显著增加 [8] IPO供需状况 - 上市科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超过200宗 近半数来自科技企业 其中18A生物科技公司和18C特专科技企业为主力 [10] - 全球资产再配置需求旺盛 中东主权基金单笔认购科技股IPO达5亿美元 通过IPO入场比二级市场分批买入更高效 [10] - 再融资金额已超过IPO两倍 科技企业闪电配售吸引大型机构 多家公司再融资规模超越IPO融资规模 [11] 市场包容性建设 - 港交所通过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推出18A和18C章节 允许未商业化科技企业上市 已形成生物科技投融资生态圈 [13] - 三种上市路径(A+H同步 先A后H 先H后A)均畅通 先A后H企业H股上市后A股成交额平均上涨15% [14] - 与亚洲区内交易所合作深化 哈萨克斯坦企业实现港交所与阿斯塔纳交易所同步上市 [14] 产品多元化布局 - 将在FICC领域加大投入 重点弥补债市及大宗商品短板 当前产品丰富度仅为美国市场的30%-40% [16] - LME在香港设立认可仓库 8家仓库获批后一个月内全部满仓 满足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金属产销国的交割需求 [17] - 推动互联互通产品扩容 债券通产品持续丰富 目标覆盖任何可交易产品 [17] 机制优化进展 - 优化港股打新回拨机制 取消超额认购100倍时回拨50%的规定 提升机构投资者议价能力 [18] - 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正在细化技术对接和结算安排 恶劣天气维持交易等便利措施优先推进 [19] - 明确暂不推行24小时交易 因系统维护需求及散户公平性考量 [19]
陈翊庭详解香港如何迎来“资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