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转|太平洋金融-非银深度】高质量发展增量政策对金融行业影响解析
远峰电子·2025-09-03 11:27

一揽子金融政策背景与解析 - 政策出台时间点选择旨在阻断预期自我强化 内部因素包括2025年4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0%反映企业投资意愿萎缩 居民消费动能不足 外部因素为美国对华商品加征关税冲击出口依赖型产业链 政策通过三重对冲机制缓解冲击:降准1万亿元+降息0.1%降低融资成本 3000亿元科创再贷款定向支持受影响企业 类平准基金稳定股市估值 [6][8] - 政策协同避免单一效能衰减 央行降准降息为后续财政发力创造流动性条件 区别于2008/2015年全面宽松 本次通过定向再贷款将5000亿元养老消费+8000亿元科创贷款资源导入新质生产力领域 [9][10] - 历史镜鉴显示政策延迟可能面临三大风险:企业偿债行为固化 关税冲击与资本外流共振 政策传导错过三季度增长窗口 [11][13] 央行政策操作 - 数量上降准0.4%释放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 价格上下调政策利率0.1%带动LPR下降0.1% 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预计年节省居民利息支出超200亿元 [14][15] - 结构上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支农支小再贷款3000亿元 新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5000亿元 互换便利工具和回购增持再贷款总额度8000亿元合并使用 [15] - 互换便利工具已开展2次操作总金额1050亿元 超500家上市公司主要股东使用贷款回购增持股票 贷款总金额约3000亿元 证监会将参与机构由20家扩大到40家 回购增持贷款期限由1年延长至3年 上市公司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降到10% [15] 金监局政策导向 - 化解存量风险但侧重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优化房地产融资制度保持融资稳定 支持小微民营外贸企业发展 [18] - 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拟再批复600亿元 调降保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推动险资入市 [18] - 增量政策侧重支持新质生产力 修订并购贷款管理办法 扩大AIC设立主体范围 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 [18] 证监会政策举措 - 明确中央汇金类平准基金作用 组成汇金类平准基金+央行再贷款+险资扩容三级缓冲 稳市机制由应急式干预进入制度化常态化阶段 [20][25] - 重大资产重组新规四个首次:分期支付机制 简易审核程序 调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要求 私募基金反向挂钩 [3][20]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落实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 推行浮动费率机制 全面将投资收益放在考核体系核心地位 [20] 类平准基金机制 - 定位常态化市场稳定机制 央行提供再贷款流动性支持 资金来源充分 制度协同短期逆周期调节与长期耐心资本互补 [25][27] - 海外平准基金案例证明有效性 美国1934年设立外汇平准基金稳定美元汇率 2008年财政部推出7000亿美元TARP计划购买银行优先股和不良资产 日本2020年央行大规模购入ETF推动日经指数全年涨幅超16% [28][30] - 中国版平准基金取多家之长 资金来源市场化多元化 操作形式以增持ETF为主避免价格扭曲 汇金作为前端操作主体 退出机制参考盈富基金市场化退出 [31] 重大资产重组新规 - 分期支付机制将注册决定有效期延至48个月 提高交易灵活性降低估值风险 对比海外Earn-out协议具备单向支付便利性和更长考核周期 [34][37][39] - 简易审核程序实行2+5+5机制 2个工作日内受理 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全流程压缩至12天 [34][40] - 调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要求从限定性转向底线性 只要求不会导致财务状况重大不利变化 利于短期未盈利但具长期前景产业标的整合 [34][43] - 私募基金反向挂钩机制锁定期由24个月缩短至6或12个月 拓展退出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4][45] - 并购六条推出后2024年三季度重大资产重组案例环比增100%至12例 交易额环比增605.72%至2889.62亿元 2025年一季度案例数交易额达27例和952.76亿元 同比增825.00%和874.80% [49]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 - 改革围绕投资回报建立制度细则 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考核体系 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指标权重 [56][60][61] - 近3年主动权益性基金跑赢业绩基准占比低于50% 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跑赢占比仅36.34% 37.41% 49.58% [62] - 考核机制突出长周期回报 基金公司评价指标中投资者盈亏及占比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等权重合计不低于80% 基金经理考核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 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65][66] - 超3100只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基准跟踪沪深300指数占比42.78% 公募重仓股金融股占比4.49%较沪深300指数权重欠配19.71% 中期维度有望形成金融股增配行情 [67] - 浮动费率机制与持有期和超额收益挂钩 范围在0.6%至1.5%区间 超额收益不佳基金经理薪酬降幅或达50% 表现较好薪酬上浮25% [70][71][73] - 第三阶段销售费用调降或于7月开启 代销业务短期承压但长期稳健发展可期 [75] 扩大股权投资政策 - 金监局调降险资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 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提升5% 截至25Q1末险资权益投资规模7.21万亿元占比20.63% 上限将从8.93万亿元提升至9.61万亿元 中长期有望带来6759亿元增量资金 [81] - AIC试点扩围至18城 表内资金股权投资金额由不超过上季末总资产4%提升至10% 投资单只私募股权基金金额由不超过20%提升至30% 试点范围扩展至14省份 [83] - 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拟成立全资AIC 注册资本金100亿元100亿元150亿元 AIC设立主体由国有大型银行扩展至全国股份制银行 [83] 政策对金融行业影响 - 流动性宽松驱动业务扩张 降准0.5%释放1万亿元长期资金 8000亿元资本市场支持工具降低券商融资成本 险资入市带来大千亿级增量资金利好券商经纪两融及自营业务 [84] - 投行业务结构性机遇 重大资产重组办法修订提振并购重组市场 北交所直接IPO制度推进 投行资源向新经济领域倾斜 [85] - 资管转型政策支持 公募考核改革倒逼券商资管从规模导向转向回报导向 资管子公司2025年新增5家至30家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