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喝点VC|a16z最新洞察:2025年最常用的100款AI应用,有家华人产品连续五期上榜,移动端占比上升
Z Potentials·2025-09-03 03:24

生成式AI消费应用生态趋势 - 整个生态趋于稳定 网页端榜单仅有11个新进入者 相比2025年3月的17个新上榜者有所减少 移动端新增数量明显更多 主要因App Store对ChatGPT仿制品整顿为原创应用腾出空间[6][9] - 用户留存表现积极 早期数据显示vibe coding用户会持续留存或扩大使用范围 美国头部vibe coding平台用户注册后数月收入留存率保持在100%以上[6][38] - 全球覆盖范围扩大但集中度高 连续上榜的14家公司来自五个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及法国[6][54] 头部产品竞争格局 - ChatGPT保持领先地位 网页端排名第一 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MAUs)排名第一[5][7][16] - Google产品表现突出 Gemini网页访问量约为ChatGPT的12% 排名第二 AI Studio首次亮相跻身前十 NotebookLM排名第13 Google Labs排名第39 移动端Gemini MAUs接近ChatGPT一半 其中90%来自Android平台[16][19][22] - Grok增长显著 网页端排名第四 移动端从零起步达到超过2000万MAUs 排名第23 2025年7月推出Grok 4后使用量攀升近40%[23] - Meta增长温和 Meta AI网页端排名第46 未进入移动端榜单 增长速度远慢于Grok[25] - DeepSeek和Claude增长趋缓 DeepSeek移动端较峰值下滑22% 网页端自2025年2月峰值下降超40% Perplexity保持强劲增长[25][28] 中国市场特点 - 本土产品主导市场 网页端前三名中国产品均拥有中文网站 超过75%流量来自中国 包括Quark(排名第9)、豆包(排名第12)、Kimi(排名第17)[31] - 监管环境形成壁垒 非中国开发的通用LLM assistant在中国被屏蔽或使用受限 AI服务需完成备案并取得许可证[31] - 产品出口全球 七家公司符合"出口"特征 绝大多数使用量来自其他国家 部分工具在中国境内被屏蔽 包括DeepSeek、海螺、可灵、SeaArt、Cutout Pro、Manus和Monica[34] - 移动端集中度更高 50款应用中预计22款由中国开发 仅3款主要在中国使用 美图公司贡献5款上榜产品 字节跳动推出多款应用包括豆包、Cici、Gauth和Hypic[35] Vibe Coding崛起 - 平台进入主流榜单 Lovable和Replit首次进入主榜单 Bolt位列Brink List(距离入榜仅一步)[36] - 推动生态流量增长 Replit和Lovable发布的网站流量归入replitapp和lovableapp 两者均拥有可观流量 数据库服务商Supabase流量与vibe coding平台崛起同步 过去九个月增长显著加快[41][46] 持续领先企业(All Stars) - 十四家公司全部五期上榜 涵盖多样化AI应用包括通用assistant、陪伴类、图像生成、图像与视频编辑、语音生成、效率工具及模型托管[50][53] - 模型策略分化 五家公司拥有专有模型 七家公司使用其他公司API可调用模型或开源模型 两家为模型聚合平台[54] - 融资状况多样 除Midjourney(自力更生)和Cutout Pro(未进行融资)外 其余均完成风险投资融资[54] - 五家公司近期势头强劲 包括Claude、DeepAI、JanitorAI、Pixelcut和Suno[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