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发布政策推动商业健康险发展 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 鼓励开发覆盖创新药械费用保障的团体健康保险产品 允许使用医保个人账户结余资金支付团险产品[3] - 新型团险产品聚焦医保外保障责任 引入团险版商保药品目录 探索风险共担机制 预计2024年下半年面市[3] - 新型团险产品旨在满足企业员工福利升级 创新药械企业支付渠道拓展 保司差异化竞争等多方诉求[4] 政策背景与产品定位 - 上海出台《关于促进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若干措施》("新十八条") 为团险发展提供政策支持[3] - 政策允许使用企业员工医保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支付团险产品 鼓励开发与基本医保同步结算的团体健康保险产品[3] - 新型团险产品并非替代存量产品 而是探索多方诉求的"最大公约数"[4] 产品设计与创新特点 - 新型团险产品引入团险版商保药品目录 聚焦医保外保障责任 探索共保体等风险共担机制[3] - 产品可能拓展企业员工家属保障责任 探索个人医疗费用"封顶"试点[3] - 药品目录制定以市场自主探索为主 保司综合产品定位、企业需求等因素确定保障清单[6] - 目录可能侧重慢性病和常见病用药保障 兼顾肿瘤罕见病用药 涵盖原研药[7] - 部分保司主张产品应在"保大病"中发挥更大作用 探索基于团险的"个人自费责任封顶"[7] 参与机构与开发进展 - 太平洋健康险、中国人保、平安保险和中国人寿等多家保司参与示范条例制定[6] - 数款创新产品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预计2024年下半年与示范性条款同步面市[3] - 产品开发获得医保大数据中心数据支持和保交所技术支持 实现更精准的风险评估[10] 定价策略与风险管控 - 新型团险产品定价预计在1000-2000元区间 与普通团险产品价格相近[10] - 保司谨慎评估两类药品纳入风险:适应证人群基数过多的药品和单价过高但人群过小的药品[9] - 通过提高起付线、减少医保内报销责任或提高保费等方式应对赔付压力[9] - 探索风险减量机制 包括确保参保比例、推动企业与员工共同出资、与药企风险共济等[11] 市场前景与挑战 - 上海有1300万职工群体 按人均1000元保费测算 团险市场规模远超历史存量[15] - 企业期待通过药品目录增加创新药可及性 提供原研药购买渠道支持[13] - 产品落地面临挑战:企业预算分配、员工认可度、保障责任调整等[13] - 增量市场空间较大 政策允许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购买相关商业健康保险[16] 政策支持与税收优惠 - 2023年上海出台措施明确企业为员工购买团险可享受5%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17] - 2024年上半年上海超过3500家企业享受该税收优惠政策[17] - "新十八条"重申鼓励企业用足用好职工工资总额5%税前扣除政策[17]
上海团险版商保目录呼之欲出,新型团险产品预计下半年面市
第一财经·2025-08-31 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