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现象与背景 - 2019年以来中国居民存款大幅增长,2022年至2023年年中增速进一步加快,形成庞大超额存款规模[3][5] - 居民存款增长水平在2023年Q1见顶后大幅回落至2024年Q2见底,2025年上半年略微回升[12] - 截至2025年6月,居民部门境内人民币存款规模超过160万亿元,超额存款规模或达60万亿元[18] 存款搬家的理论本质 - 存款搬家本质是居民资产配置偏好均值回归,AIAE(投资者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是更好指标[13][14] - AIAE指标在去年8月底仅为14.18%,为2019年初以来最低水平,9月升至16.49%,今年6月底为16.54%,处于中位偏低水平[15] - 传统市盈率均值回归框架失效,新框架下股票配置偏好均值回归更有效[14] 存款搬家的宏观影响 - 财政存款搬家至企业存款,M1同比和M1-M2剪刀差回升,反映经济活力上升[5] - 企业-居民存款同比剪刀差对A股企业盈利有一年领先预测效应,去年Q3企业存款同比改善预示今年Q3 A股盈利见底回升[7] - 居民存款增长水平下降时期往往对应经济回暖,股市迎来增量资金[10] 存款搬家的市场影响 - 存款搬家至非银机构意味着股市获得增量资金,推动A股估值中枢上移[9] - 预计本轮牛市万得全A指数最高点位有望超过6600点[26] - 修正ERP指标显示当前市场已进入牛市中期,类似2014年10月和2020年6月[26] 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 - 保险和理财资金今年有望向股市导入约7000亿元中长期资金[35]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从2020Q1的19.4万亿元扩大到2025Q1的34.9万亿元,权益配置占比保持在12%-13%[29] - 银行理财权益投资余额从2020Q4的2180亿元提升至2025Q1的4464亿元,五年翻番,但仅占理财总资产1.94%[34] 保险资金入市详情 - 2023-2024年保费收入连续两年增长率约10%,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超5%[29] - 监管已核准三批共2220亿元险资长期资金专属基金,投向宽基指数成份股和周期蓝筹[30] - 2025年险资有望带来4324亿增量资金入市[29] 理财资金入市趋势 - 理财业绩基准从2023年初的3.88%下滑至2025年6月的2.54%,累计压缩134bp[37] - 假设理财资产今年增长15%,权益配置比例提升至2%,则入市资金约1256亿[34] - 银行固收+理财产品规模达13.92万亿元,占理财总规模47.28%,2024年平均收益率3.29%[41] 政策环境与产品创新 - 银行理财正式获得参与A股IPO网下打新资格,光大理财、宁银理财已率先试水[40] - 固收+及多资产策略因收益风险特征更优受青睐,平均回报达3%左右[39] - 万能险结算利率从2018年4%-4.4%连续下调至2024年底2.5%,2025年6月徘徊在2.5%-2.6%[36] 资产配置偏好变化 - 红利资产现金回报约4%,显著高于理财和万能险2.5%的收益水平[42] - 居民储蓄率走高主要受投资行为影响而非消费率变化,购房意愿仍未明显恢复[22] - 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持续环比负增[22] 高风险偏好资金入市 - 牛市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普涨,第二阶段取决于产业景气和资金渠道[45][47] - 2024年牛市第一阶段为2024年9月24日至11月7日,目前尚未进入典型第二阶段[49][50] - 个人投资者更偏好弹性品种,行业主题型ETF个人持有占比达74%[54] ETF与公募资金动向 - 924行情期间股票型ETF资金净流入近3000亿元,双创ETF单周净流入超1000亿元[54] - 主动型公募单季度净赎回规模维持约1000亿元左右,对重仓股形成制约[56] - 在景气赛道如新消费、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创新药方向,主动型基金存在明显超额收益[57][58] 产业投资机会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基金份额从2024年底14亿份增长至2025Q2的75亿份,资金净申购超100亿元[58] - 代表性基金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创新药领域显著跑赢相关指数[61] - 新赛道公司业务复杂度高,市值指标难以反映公司质地,适合主动权益布局[57]
“存款搬家”如何影响A股?|资本市场
清华金融评论·2025-08-29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