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绩优基金“二次首发”潮袭来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8 08:38

文章核心观点 - 随着A股市场回暖 基金行业"二次首发"活动显著增加 多家基金公司联合银行渠道对绩优老基金进行集中营销 以吸引增量资金并扩大产品规模 [1][5][9] - "二次首发"本质是持营的一种特殊形式 通过集中资源在限定时间内进行高强度推广 通常选择业绩优秀 渠道认可度高且契合市场风口的基金产品 [3][8][9] - 该模式对投资者 渠道和基金公司均具优势:投资者可获得费率优惠和经过验证的产品 渠道推销难度低于新基金 基金公司能快速提升规模 但需注意资金涌入可能影响投资节奏 [10][13][14] 基金二次首发现状 - 2025年7月以来二次首发明显增多 8月多家基金公司(如华夏基金 西部利得基金 圆信永丰基金)通过招行 工行 交行等渠道开展活动 [1][5] - 具体案例包括:西部利得央企优选股票(量化基金 规模2.18亿元 成立以来收益超20%)在交行二次首发 华夏智胜优选混合(成立以来收益超50%)在招行二次首发并提供费率优惠 圆信永丰医药健康混合(近一年净值翻倍)通过工行二次首發规模增长上亿元 [5][6] - 部分公司侧重主动权益和固收+产品 通过二次首发实现规模大幅增长 但也有公司采用常规持营替代 [6] 二次首发运作特点 - 与常规持营的细水长流不同 二次首发在限定时间(如1-2周)内集中资源 配合路演 激励政策和费率优惠进行密集推广 [8][9] - 产品选择标准包括:长期业绩优秀 排名靠前 由明星基金经理管理 契合市场风口且渠道认可度高 [9] - 募资效率突出 营销周期短且集中度高 能使资金快速入市 但效果依赖市场情绪 渠道执行力和产品吸引力 存在分化现象 [9][10]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基金行业营销思路转向"重持营 轻首发" 加大对定制化产品和绩优老产品的重点营销 [1][13] - 持营面临挑战:产品同质化严重 投教不足 投资者信心受挫 混合型基金份额相比2024年四季度减少而股票型基金份额增加 [12][13] - ETF产品受机构投资者青睐 但主动权益基金此前以净赎回为主 近期刚止住赎回 [12] 未来趋势 - 2025年二次首发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未来业绩优异的基金经理产品将获得更多渠道资源倾斜 [14] - 建议投资者优先选择收益持续优秀的产品而非仅关注短期表现 [14] - 基金公司需严格筛选产品 主动管控规模避免影响业绩 并加强投资者教育与陪伴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