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历史性战略失误 - 2012年英特尔高管公开宣称晶圆代工厂和无晶圆厂公司无法跟上其技术步伐 体现垄断思维并标志公司衰落开端 [2] - 该事件被视为英特尔的"珍珠港时刻" 意外唤醒了台积电、苹果、英伟达和AMD等竞争对手的竞争决心 [2] 制程技术领先地位丧失 - 10纳米项目多次延期 因设定过于激进晶体管密度目标且过度依赖复杂多重图案化技术而非尽早转向EUV光刻 [3] - 台积电2019年将EUV投入7纳米+量产 2020年量产5纳米 为AMD和苹果提供先进节点支持 而英特尔陷入生产困境 [3] 产品开发节奏崩溃 - 经典"Tick-Tock"节奏2016年被更慢的"制程-架构-优化"模式取代 恰逢10纳米问题爆发 [5] - 导致14纳米产品不断迭代更新 进一步加剧技术停滞局面 [5] 旗舰产品执行问题 - Sapphire Rapids至强处理器经历多次延期 出货前出现严重漏洞和芯片重新设计 [6] - 让AMD的Epyc处理器在服务器市场快速崛起 英特尔直到2024年6月推出Xeon 6系列才重新站稳 [6] 战略布局失误 - 2016年退出智能手机SoC市场 2019年将5G调制解调器业务出售给苹果 放弃移动市场 [7] - 更早前取消Larrabee独立显卡项目 推迟可信GPU路线图 [7] 安全漏洞冲击 - "熔毁"和"幽灵"等侧信道漏洞迫使采取补救措施 损害性能表现和市场信任 [8] - 安全问题爆发恰逢制程技术陷入困境时期 [8] 竞争对手市场进展 - AMD在台积电代工支持下 x86服务器和台式机市场份额稳步增长 2025年服务器份额达20%以上 [9] - 英伟达主导AI加速器市场 转移数据中心对单纯CPU路线的关注 [9] 企业文化和资本配置 - 数十亿美元回购和庞杂投资(如Optane关闭和NAND业务出售)与核心制造业务表现不佳同步发生 [10] - 2024年股价暴跌后宣布大规模成本削减计划 [10] 制造模式转变 - 延期问题加剧导致越来越多使用台积电制造芯片(如Meteor Lake GPU单元采用台积电N5制程) [11] - 削弱公司历史性IDM(集成设备制造)优势 [11] 根本原因分析 - 失败根本原因被归结为缺乏竞争导致的自满情绪 垄断地位对公司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1] 当前转型举措 - 公司背水一战 需要提升创新能力和运营效率 [11] - 获得软银投资和美国政府政策支持 致力于推动美国在半导体制造领域领导地位 [13]
英特尔,错在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