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cience Robotics 通过人机交互强化学习进行精确而灵巧的机器人操作
机器人圈·2025-08-22 09:02

机器人操作技术挑战与现状 - 机器人操作是机器人技术中最困难的挑战之一 方法范围从基于经典模型的控制到现代模仿学习[2] - 现有方法需要大量手动设计 存在性能困难 需要大规模数据收集 限制实际世界大规模部署[2] - 强化学习(RL)使机器人通过交互自主获得复杂操作技能 但受样品效率和安全性问题限制[2] 强化学习方法的潜力与局限 - RL可自主获取复杂灵巧的机器人技能 通过反复试验学习获得高度熟练技能[3] - RL可能超越手工设计控制器和人类远程操作性能[3] - 但面临样本复杂性 奖励函数假设 优化稳定性等挑战[3] - 开发通用基于视觉的方法仍具挑战性 需在不同现实任务中有效学习物理复杂技能[3] HIL-SERL框架突破性进展 - UC伯克利BAIR实验室推出HIL-SERL强化学习框架 革命性解决机器人操作问题[4] - 仅需1-2.5小时训练就能在所有任务上达到100%成功率 远超基线方法不足50%的平均成功率[4] - 即使面临外部干扰也能保持出色表现 展现强大鲁棒性[4] 技术实现细节 - 使用预训练可视化主干网解决优化稳定性问题[5] - 采用基于RLPD的样本效率非策略RL算法处理样本复杂性问题[5] - 结合人工演示和校正 包含精心设计的低级控制器确保政策培训期间安全[5] - 人机交互纠正程序使策略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对挑战性任务至关重要[5] 任务复杂度与性能表现 - 任务包括组装家具 颠勺煎蛋 鞭打积木 插入U盘等操作[7] - 系统处理动态翻转平底锅对象 拿出叠叠乐块 双臂交接物体 组装复杂设备等任务[11] - 这些任务在动态复杂性 高维状态空间 长视野等方面提出挑战[11] - 训练1-2.5小时实现近乎完美成功率 受初始放置几厘米或程度变化影响[11] - RL策略相比IL方法平均成功率提高101% 周期时间缩短1.8倍[12] 实验验证与系统优势 - 与最先进RL方法比较 进行消融研究了解各组件贡献[19] - 系统不仅优于相关基线 且实证结果归功于组件的精心整合[19] - 支持从图像输入进行双臂协调 处理鞭打叠叠乐块和组装正时皮带等任务[21] - 在实际培训1-2.5小时内 任务成功率提高2倍 执行速度提高1.8倍[21] 行业影响与前景 - RL可在实际训练时间内直接在现实世界学习复杂基于视觉的操纵策略[21] - 这项工作可能激发新一代学习的机器人操作技术 有利于工业应用和研究进步[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