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增选候选人规模与结构 - 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共639人[1][4],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共660人[1][7],两院合计1299人参与本次增选[1] - 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2025年增选工作于4月25日启动,两院院士增选名额各不超过100名[1] 学部候选人分布 -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候选人98人,包含陈秀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戴子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继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8][9][10][11] - 化学部候选人105人,包含陈红征(浙江大学)、陈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郭少军(北京大学)等[13][14][15][16] -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候选人125人,包含陈玲玲(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胡海岚(浙江大学)、徐安龙(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等[18][19][20][21] - 地学部候选人96人,包含付巧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冯新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李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23][24][25] - 技术科学部候选人104人,包含别朝红(西安交通大学)、陈雪峰(西安交通大学)、韩晓东(北京工业大学)等[27][28][29][30] - 信息技术科学部候选人61人,包含艾渤(北京交通大学)、鲍虎军(浙江大学)、陆朝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32][33][34] 候选人年龄与机构特征 - 候选人年龄跨度较大,最年轻者41岁(付巧妹、陈云雾等),最年长者67岁(宋延林、赵俊猛等)[8][14][23][27] - 候选人覆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知名机构[8][36][37][38] 推荐渠道与提名机制 - 候选人通过院士推荐或中国科协提名产生,例如陈秀雄由席南华院士推荐,陈玲玲由李林院士推荐[8][18] - 中国科协提名渠道占比显著,如信息技术科学部艾渤、化学部郭少军等均通过该渠道提名[32][14]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重磅公布!清华北大浙大分列前三
机器人圈·2025-08-21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