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度 | 人形机器人专题之本体:AI技术革命,车企转型具身智能【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2025-08-18 00:58

人形机器人行业核心观点 - 数字革命AI浪潮下,汽车有望实现从制造向具身智能的估值提升,类似特斯拉的估值体系已围绕AI、科技重塑 [3] - 汽车是AI端侧应用的最大场景之一,拥有逾10亿全球存量用户,吸引特斯拉、比亚迪、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入局 [15] -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颠覆性产品,2026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 [37] - 人形机器人行业预计遵循"专用场景—跨专用场景—通用场景"的落地路径,初期在B端专用场景首先落地 [10] - 全人形机器人将是通用场景机器人的理想形态,需具备物理世界推理能力和长周期任务规划能力 [13] 汽车与人形机器人协同发展 - 车端和人形机器人部分零部件具一定共性,供应链重合度较高,带来汽车领域公司产业升级机遇 [4] - 汽车和机器人产业链重叠度高,传统智能汽车与机器人结构均可大致分为感知、决策、执行三大层面 [17] - 特斯拉Optimus在机械结构和软件方面均借鉴汽车领域技术,如采用相同芯片和FSD自动驾驶系统技术 [19] - 汽车是年千万量级需求的终端场景,人形机器人远期也有望达千万需求量级,二者在多个方面具相通性 [22] - 零部件公司可研发、代工机器人核心部件,整车厂可开发机器人本体,利用现有应用场景和AI能力 [29] 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进展 - 比亚迪成立具身智能研究团队,开发完成系列产品包括类人形机器人,与香港科技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 [26] - 奇瑞成立多家机器人相关公司,展示的墨甲机器人已在马来西亚4S店上岗 [26] - 理想汽车创始人表示未来"100%会做人形机器人",并发布自研的MindVLA机器人大模型 [26] - 小米成立机器人技术公司,2022年公布首款人形机器人Cyberone [26] - 小鹏IRON人形机器人已在广州工厂投入使用,计划2026年实现L3初阶能力的量产 [26] - 长安汽车计划未来五年投入超500亿布局人形机器人,2027年前发布人形机器人 [26] - 广汽推出人形机器人GoMate,融合四轮足、两轮足两种模式 [26] 行业发展趋势 - 每一轮技术变革会破坏原有竞争格局并带动周期性行业进入估值重塑期,类似2019-2021年能源革命对车企的影响 [28] - 能源革命下颠覆大众的不是另一个大众,而是比亚迪、特斯拉等电车企业,数字革命下可能是生产智能车和机器人的AI端侧应用企业 [30][32] - 提前进行AI相关布局的车企有望从制造企业往AI应用企业(智能车+机器人)实现系统性估值提升和产业升级 [35] - 2023年11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颠覆性产品 [37]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预计初期用于工厂等特殊场景,远期随迭代升级落地至通用性场景 [37] 政策支持 - 2023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43] - 上海市计划到2027年实现具身模型等方面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45] - 深圳市计划到2027年在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取得突破,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45] - 北京市计划到2027年培育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不少于50家,量产总规模率先突破万台 [45] - 浙江省计划到2027年全省整机年产量达到2万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