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毒液中的意外发现: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的诞生
GLP1减重宝典·2025-08-15 03:47

GLP-1药物研发历程 - GLP-1药物研发经历了从动物源到人源、从短效到长效的演变[4] - 1932年发现肠促胰素可刺激胰岛素分泌,随后鉴定出GIP和GLP-1两种关键激素[5][7] - 1992年从美洲毒蜥唾液腺提取Exendin-4,为GLP-1受体激动剂研发奠定基础[8] GLP-1药物关键突破 - 2005年首款GLP-1RA药物艾塞那肽获批,临床显示肥胖患者平均减重2.49公斤,30%患者减重超5%[8] - 2009年利拉鲁肽成为首个每日注射一次的长效GLP-1RA[12] - 2015年度拉糖肽实现每周注射一次,显著提升用药便利性[12] 新一代GLP-1RA药物进展 - 2017年司美格鲁肽上市,临床显示肥胖患者平均减重15%,最高减重15.3公斤(33.7磅)[13] - 2022年替尔泊肽成为首个GLP-1R/GIPR双靶点药物,减重效果达16%-22.5%,优于司美格鲁肽[15] - 礼来研发中的Retatrutide在2期临床试验中实现24.2%减重效果,创行业新纪录[17] 市场竞争格局 - 利拉鲁肽中国专利已过期,司美格鲁肽专利2026年到期,将加速仿制药竞争[17] - 2019年口服司美格鲁肽上市,成为唯一口服GLP-1RA药物[15] - 聚乙二醇洛塞那肽采用聚乙二醇化技术延长药效周期[15] 药物作用机制 - GLP-1通过激活受体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并延缓胃排空实现降糖减重[25] - 天然GLP-1半衰期仅1-2分钟,后续药物通过抑制DPP-4降解延长作用时间[9] - 结构改造(如氨基酸序列修饰、聚乙二醇化)是提升药物稳定性的核心技术路径[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