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 - 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通过多条生理通路提前、放大并延长"饱腹感"信号,减少食物摄入[4] - 2024年《Science》研究发现GLP-1类药物激活下丘脑背内侧核(DMH)神经元,在进食前就增强"进食前饱腹感"[6] - 这类药物与减重手术类似,通过靶向脑内进食网络抑制摄食[6] 司美格鲁肽的多重作用 - 司美格鲁肽与人源GLP-1有94%序列同源性,半衰期约1周,可每周皮下注射一次[6] - 通过激活下丘脑和脑干的GLP-1受体降低饥饿动机,提升饱腹信号强度[6] - 显著减慢胃排空,延长饱感持续时间,长期用药会出现一定耐受但效果仍存[7] - 促胰岛素、抑胰高血糖素作用稳定血糖,减少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求[8] - STEP-1试验显示68周平均体重下降14.9%(安慰剂组2.4%)[8] 替尔泊肽的双重机制 - 替尔泊肽是GIP/GLP-1双受体激动剂,GLP-1作用类似司美格鲁肽,GIP可能在中枢调节食欲回路[9] - SURMOUNT-1研究显示72周平均减重达20%,效果优于GLP-1单靶点药物[9] - 同样具有延缓胃排空、稳定血糖、降低食物奖赏感等作用[9] 共同作用通路 - 中枢神经通路:激活下丘脑和脑干相关核团,抑制饥饿神经元活动[10] - 胃肠-迷走通路:减慢胃排空,强化胃肠饱感信号[10] - 胰岛-代谢通路:稳定血糖,减少进食驱动[10] - 三通路叠加使大脑在进食全过程都更容易产生饱腹感[11] 临床效果比较 - 司美格鲁肽68周平均减重约15%[12] - 替尔泊肽相似时程平均减重约20%[12] - 个体差异显著,需配合饮食运动等管理才能实现长期获益[12]
欺骗大脑 “我吃饱了” ,司美格鲁肽是如何做到的?
GLP1减重宝典·2025-08-13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