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2025-08-11 00:06

近况解读 - 国内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在政策与产业建设推动下逐步完善,向"政产联动"更高价值阶段迈进 [1] 政策剖析 - 数据产业链价值流通体系政策完善与地方数据体系健全保障了国内数据要素价值链流通 [3] - 数字产业进入"质量提升"新阶段 [3] 规模核算 -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7年27.2万亿增长至2023年53.9万亿,六年翻倍,复合增长率12.07% [6]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3.49万亿元,占GDP10% [6] - 数据要素市场预计以20.26%复合增长率增长,2025年达2000亿,2028年突破3000亿 [6] - 数据处理环节预计2028年规模达1440亿元,成为占比最高细分产业 [6] 数据要素价值流通体系建设 - 以前沿技术与监管合规为支撑的数据要素价值阶段性开发流通链路体系正在建设 [8] 数据价值链流通(一):数据合规与确权 - "数据二十条"明确了三大数据源分类分级确权制度与三权分置体系 [11] - 公共数据开放不足、企业数据流通受阻等问题仍存在 [11] 数据价值链流通(二):数据登记 - 建立"1+3"政策体系与两级平台架构管理公共数据资源 [13] - 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作为全国登记总枢纽 [13] 数据价值链流通(三):数据价值评估 - 2019年起建立数据资产评估政策体系 [16] - 2024年6月发布公共数据资源价值评价标准填补空白 [16] - 数据价值易变性等特征导致评估复杂度高于预期 [17] 数据价值链流通(四):数据资产入表 - 2024年起数据资源可计入财务报表,改善企业资本结构 [19] - 入表资产主要应用于产品服务、内部降本增效和AI开发 [19] 数据价值链流通(五):数据资产交易 - 数据交易呈现"内冷外热"格局,场外交易占主导 [21] - 五大头部交易所在标准制定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21] 数据价值链流通(六):数据资本化应用 - 数据资产服务企业融资与股权投资成为主流资本化模式 [23] - 金融杠杆效应放大数据资产价值与风险 [23] 数据价值链流通(七):数据资产通证化 - RWA实现实物资产数字化,RDA构建数实融合资产体系 [26] - 建立DCB体系保障可信数据资产流通安全 [26] 产业实践:各产业规模拆分 - 金融业和互联网分别占据约1/3和20%市场份额 [29] - 金融业数据要素规模预计2028年突破1000亿,复合增长率19.06% [32] - 工业制造业预计2028年达302亿,复合增长率24.22% [35] - 医疗健康业预计2028年突破250亿,复合增长率23.69% [37] 趋势一: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 2025年已建设数据集524个,规模超29PB,服务163个大模型 [40] - 打造"数据标注+数据集+模型+应用场景"闭环生态 [41] 趋势二: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 2025年首批63个试点项目涵盖城市、行业和企业 [43] - 计划2028年建设超100个可信数据空间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