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政策与市场响应 - 上海夜间经济综合指数位列全国第一,2024年夜间活跃出行人次403万次,夜间灯光覆盖全市75%面积,夜场电影26.49万场,夜间公交活跃范围1975平方公里 [2] - 上海推出"精彩夜上海"系列活动升级版,包含10项举措(新增4项+优化6项),重点支持夜间经济人气地标和夜生活好去处 [2][8] - 政策强调市场化运营机制,如优化"外摆位"开放区域、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打造"外摆经济"风景线 [9] 企业创新实践案例 - 环球港推出"环球不夜港"模式,组织30家商户延长营业时间,巴奴餐饮实行24小时服务后夜间客流/销售额同比提升15% [5] - 豫园商城7月销售额2.3亿元(同比+17%),前7月累计28.3亿元(同比+51%);7月客流431万人次(同比+6%),外籍游客占比15%,年轻游客占比35% [13] - 宝山智慧湾科创园转型商业后创下单日5万人流量记录,星巴克首家集装箱店带动咖啡/餐饮品牌集聚 [16] 业态创新方向 - 环球港通过中超观赛、AR游戏等活动带动五楼店铺人气提升超20%,豫园结合B站国漫IP打造"夏日奇幻夜"活动 [13][15] - 豫园引入老铺黄金首店享受增长红利,计划持续更新业态并发展非餐饮类夜经济 [15] - 首尔夜市打造"三阶式街区空间",融合韩国街文化属性形成商旅文体联动模式 [8] 运营机制升级 - 设立夜间经济CEO机制,职责包括跨区资源整合、搭建商圈协作平台,如豫园CEO职责范围扩展至全市商圈联动 [7] - CEO工作清单明确五大任务:策划夜间活动、培育新业态、推广美食文化、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政企沟通 [11] - 政府支持措施包括延长营业时间至凌晨2点、优化活动报批流程、打造夜间观赛第二现场等 [8][17] 市场数据表现 - 2023年6月以来上海夜间消费总额880.09亿元(同比+3.3%),上半年社零总额增速逐月提升至1.7% [16] - 豫园灯会年均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山海奇豫记"IP结合传统文化形成强吸引力 [13] - 环球港通过二次元联名(如《原神》、宝可梦IP)推动活动向复合型场景延伸 [15]
上海给夜经济加了什么“猛料”?
第一财经·2025-08-07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