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北京银行在2025年一季度呈现规模扩张与盈利下滑的矛盾图景,总资产突破4.5万亿元(增长5.9%),但营收同比下降3.2%,归母净利润下滑2.4%,为近12年来首次季度负增长 [3][5][6] - 净息差大幅下降至1.31%(较2024年下降16个基点),显著低于行业平均1.43%,导致盈利能力严重受限 [8][9] - 传统"以量补价"策略失效,贷款增长5.9%未能抵消利率下行影响,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4%至125.9亿元 [11][12] 财务表现 - 规模指标:存款总额2.6万亿元,贷款总额2.3万亿元,均较年初增长约6% [3] - 盈利指标:营业收入171.3亿元(同比-3.2%),归母净利润76.7亿元(同比-2.4%) [5][7] - 净息差:1.31%的净息差意味着每100元存款仅赚取1.31元净利差,利润空间极薄 [9][10] 资产与负债结构 - 资产端:生息资产收益率骤降18个基点至3.5%,受LPR下调及贷款重定价影响 [11] - 负债端:付息负债成本率降至2.03%,但存款定期化趋势限制成本下降空间 [11] - 利息收入:贷款规模增长5.9%未能转化为利息收入增长,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4% [11]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1.3%(较年初微降1个基点),高于上市城商行平均水平(1.15%) [15] - 潜在风险:关注类贷款占比从2020年1.14%升至2024年1.79%,资产质量恶化风险隐现 [17] - 风险抵补:拨备覆盖率从208.8%降至198.1%,拨贷比从2.73%降至2.57%,风险缓冲能力削弱 [18][19] 资本充足性 - 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8.95%降至8.64%,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1.97%降至11.53% [19] - 资本消耗:风险加权资产增速达10.7%,叠加公允价值波动侵蚀权益33.33亿元 [21] 收入结构 - 非息收入:同比下降7.8%,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24.4%至14.4亿元,但占比仅8.4% [22] - 零售业务:零售贷款增速仅4.3%,财富管理未成规模效应,消费贷和信用卡业务转型仍需时间 [23][24]
北京银行净息差困局:规模扩张变“割肉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