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WAIC2025大会展示近200台人形机器人,标志行业从"挂起来"到"动起来"的进步,智元机器人G1和开普勒K2大黄蜂分别展示物流分拣和8小时续航能力[2] - 人形机器人行业呈现"硬件派"与"软件派"分化,硬件派如宇树科技侧重运动能力,软件派如智元机器人强调AI能力但面临商业化落地挑战[30] - 行业竞争加剧,多数创企前景不明朗,开普勒凭借工业场景务实路线和产业链合作成为差异化代表[30] 公司技术亮点 - K2大黄蜂采用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实现双臂30kg负载和8小时续航,性能远超同行(普遍1-2小时续航/5kg负载)[7][10] - 52自由度仿生架构结合80+传感器,配备灵巧手(11自由度/指腹25力触点)和六维力感知手腕,支持毫米级操作[11][15] - 自研精准感知小模型驱动决策,融合听觉/触觉/力觉等多维感知,可应对复杂工业场景如包裹分拣[16][18] 商业化进展 - K2大黄蜂开启量产预售,售价24.8万起(同类产品50-70万),目标2024年量产数百台,2025年达千台级[24][25] - 已进入上汽通用等头部客户测试,覆盖物流搬运/冲压上料等场景,广东工厂年产能500台[25][26] - 定位"特斯拉Optimus平替",通过产业股东资源(如伟创电气伺服系统、柯力传感传感器)补足供应链短板[20][21][22] 融资与战略 - 完成5轮融资,引入7家A股产业链股东(伟创电气/柯力传感/汉威科技等),Pre-A至A+轮聚焦技术协同[20][21] - 融资策略强调"融能力优先于融钱",通过股东资源解决核心零部件自研难题(如行星滚柱丝杠)[22] - 与股东成立合资公司(如苏州依智灵巧驱动),联合开发关节模组等关键部件[21] 发展路径 - 坚持"硬件先行+产业绑定"路线,参照比亚迪模式优先保障产品可靠性和成本优势[27] - 聚焦工业场景闭环,CEO明确智能制造/仓储物流为商业化主战场,避免科研展示订单泡沫[26][30] - 未来规划包括硬件迭代(关节模组等)与智能化协同,但现阶段技术壁垒仍以硬件突破为主[27]
半年四轮融资!这家人形机器人创企造出“特斯拉Optimus”平替
Robot猎场备忘录·2025-08-02 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