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反内卷"政策的核心变化 - 2025年中央财经委会议相比2015年更聚焦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提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等具体举措[2][9] - 政策要求从"五统一、一破除"调整为"五统一、一开放",新增"统一政府行为尺度"和"对外开放"表述[11][12] - 2015年产能过剩源于上游产业过度投资和房地产下行压力,具有全局性特征[13] - 本轮内卷主要由地方政府深度参与导致,表现为打造政策洼地、盲目上马项目等[18] 地方政府陷入"内卷"的驱动因素 - 房地产下行压力显著,2021-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下跌39.7%,房地产投资累计下跌27.3%[29][34] - 隐性债务监管强化限制了基建投资空间,地方政府转向非地产工业和非基建服务业[32] - 土地财政退坡导致收支压力,2021-2024年土地出让收入累计下降44.1%[34] - 制造业税收占比达32%,增值税"生产地课税"机制促使地方政府推动全产业链本地化[37][42] - 对中央转移支付依赖度上升,2022-2023年新能源领域中央补贴达3579亿元[45] 地方政府"内卷"的具体表现 - 产业规划高度重合,医药生物、新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出现在20个以上省份规划中[57][60] - 政策优惠力度比拼,制造业综合税负在各省差异显著(9.7%-30.1%)[70]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2020-2024年年均增长21.1%,部分省份达2019年3-4倍[72] - 汽车产业集中度下降,前十大集团产量占比从90.4%降至84.9%[72] - 新能源汽车地域分布剧变,广东、安徽等地产量增长显著[23] 中央可能采取的对策 - 短期内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严禁违法违规政策优惠[79] - 长期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79] - 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10]
热点思考 | 反内卷:为何需关注地方政府?(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2025-08-01 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