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方可根据财力适当提高育儿补贴标准
第一财经·2025-07-29 03:04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 2025年1月1日起实施全国性育儿补贴政策,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 [1] - 2025年1月1日前出生且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可按月数折算领取补贴,例如2023年12月出生可领取24个月共计7200元补贴 [8] - 预计每年惠及2000多万个婴幼儿家庭,按最近三年出生人口2812万人计算,财政年度补贴资金需求约1012亿元 [4][9] 政策设计与实施机制 - 补贴按年发放,中央财政按比例对东中西部地区予以补助,地方可根据财力适当提标但提标部分由地方财政承担 [3][12] - 西部地区中央财政承担比例预计最高达80%,中部60%,东部50%,与现有民生领域补助资金分担方式一致 [15] - 要求省级或市级行政区域内执行统一标准,县级以下政府不得自行出台补贴政策,确保政策公平性和统一性 [13][14] 政策影响与意义 - 直接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具有普惠性和平等性,尤其对低收入家庭更为受益 [5][15] - 政策前移至一孩有利于巩固"基本盘",中西部和低等级城市可能对提升生育水平影响更大 [2][11] - 国际经验显示育儿补贴总体上有利于提升生育水平或防止生育水平进一步降低 [11] 配套措施与未来方向 - 鼓励生育需综合施策,包括教育、托育、假期、医疗、居住等多方面支持 [18] - 国务院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31省份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19] - 建议形成补贴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联动机制,持续优化完善政策 [21][22] 企业参与情况 - 自2021年以来已有超过十家知名企业推出鼓励生育措施,包括现金补贴和延长产假等 [20] - 参与企业涵盖零售、旅游、农业、互联网、汽车等多个行业,如名创优品、携程、大北农、快手、小鹏汽车等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