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摩根士丹利」最新人形机器人研报:主流价值链公司梳理和趋势分析(附报告)
Robot猎场备忘录·2025-07-27 12:17

核心观点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5年下半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迎来广泛采用,中国在该领域的优势将逐步扩大,与美国等国家的差距拉开[3] - 行业逻辑从"炒作预期"转向"聚焦落地",商业价值验证成为支撑估值的核心,2025年1-3月中国机器人产业链大涨37%,但3-7月因目标下修回调6%[6] - 预计下半年订单放量,中国市场或迎来爆发,7月已有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中标中国移动1.24亿元订单,优必选中标觅亿汽车9051万元项目[8] 市场动态与趋势 - 头部厂商新品进展将成为催化剂,包括特斯拉Optimus Gen 3、Figure 03、宇树科技低成本机型等[9] - 硬件层面关注新型减速器、PEEK材料、滚珠丝杠技术,软件层面聚焦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创新[8][11] - 摩根士丹利梳理国内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公司增至45家,包括3家大脑领域、31家身体部件和11家集成商[11] 商业化进展 - 宇树科技年度营收突破10亿元,但商业化场景受质疑,硬件派优先选择教育、科研场景,软件派侧重战略合作但实际处于POC阶段[14][15] - 特斯拉Optimus因硬件方案与大模型不匹配暂缓量产,反映行业软硬件尚未收敛[16] - 头部创企如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争相IPO,但技术未形成护城河,商业化仍处初期[18] 技术路线 - 双系统架构VLA模型成为主流,将长链条端到端模型拆分为VLM和动作执行两部分[17] - 具备AI能力且涉及本体的初创公司受资本青睐,但技术壁垒有待验证[18] - 行业面临软硬件未收敛风险,随时可能归零重新设计[16] 供应链与投资机会 - 关键部件企业表现活跃:三花智控预计2025年执行器研发收入1.5亿元,拓普集团开发灵巧手电机,CATL投资Galbot提供动力方案[12] - 新兴技术领域如LiDAR厂商禾赛科技1Q25交付5万单元机器人激光雷达,Robosense推出专用摄像头/控制器[12] - 材料创新包括JL Mag投资1.44亿美元建厂满足人形机器人和EV需求[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