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乱象背后,需正视车企负债



全球车企负债率对比 - 多数国内外主流车企负债率超过60%,最高超80%,与恒大负债率(超80%)相近但行业性质不同 [3] - 2025年一季度福特、通用、大众负债率分别为84.30%、76.45%、68.54%,同期赛力斯、比亚迪、吉利负债率为76.83%、70.71%、68.07%,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低于海外巨头 [3] - 汽车行业高负债主要投入技术研发和工厂建设,与房地产杠杆模式存在本质差异 [3] 国内车企经营数据 - 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销量100.1万辆(同比+60%),营收1703.6亿元(同比+36%),净利润91.5亿元(同比+100%),研发费用142.2亿元(同比+34%) [4] - 吉利控股同期销量94.7万辆(同比+31%),研发费用65.6亿元(同比+12%),净利润38.6亿元(同比+4%) [4] - 长城汽车销量25.7万辆(同比-6%),净利润17.5亿元(同比-46%),销售费用增长61%但研发费用下降3% [4] 负债结构分析 - 海外车企有息负债占比高:丰田有息负债1.87万亿元(占比68%),福特1.13万亿元(占比66%),而吉利有息负债860亿元(占比17%),比亚迪286亿元(占比5%) [5] - 国内车企无息负债占比更高,反映产业链协同能力,比亚迪平均127天结清账款,长城163天,上汽164天 [5] 行业转型与舆论争议 - 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智电转型,头部车企通过高研发投入提升全球竞争力,如比亚迪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显著 [4][7] - "车企恒大"论缺乏数据支撑,需结合有息负债、现金流等指标评估真实财务风险,而非单一负债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