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薛洪言:跌破1%,存款降息如何撬动股市长牛?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2025-05-29 10:16

降息政策与存款利率调整 - 2025年5月20日新一轮降息政策落地,1年期和5年期LPR均下调10个BP,大行存款利率同步调降,2年期及以下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5个BP,3年和5年期存款利率下调25个BP [2] - 本次降息呈现"存款降息幅度大于贷款"的特点,且存款"期限越长,调降幅度越大",旨在减弱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助力银行控制负债成本、维持息差水平 [2] - 以工商银行为例,经过7次调降后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1.75%降至0.95%,5年期定存利率从2.75%降至1.3%,1年期和5年期的利差从1%收窄至0.35% [4] 存款搬家与资金迁徙趋势 - 截至2025年4月末我国储蓄存款余额高达159万亿元,长期限存款利率深度调整叠加持续降息预期或将打破居民资产配置稳态平衡 [2] - 当1年期存款利率低于1%时,存款"保值增值"属性相对弱化,居民对投资收益敏感度显著提升,加速向其他资产类别转移 [4] - 银行对各类隐形高息存款的集中清理导致存款人难以通过拉长期限维持投资收益,存款外流成为趋势 [5] - 2023年6月末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规模从25.34万亿元增至29.95万亿元,部分原因在于存款利率下行引发的"比价效应" [5] - 2022年6月末至2025年3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从24.7万亿元增至34.93万亿元,储蓄型保险产品热销带动保费收入快速增长 [5] - 2019年末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份额从13.69万亿份增至30.12万亿份,净增加16.43万亿份 [6] 资本市场改革与长期资金生态 - 资本市场改革呈现"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特征:投资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融资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制度端强化投资者回报 [9] - 2025年1月22日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解决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 [10] - 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浮动费率机制和长周期考核倒逼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业绩驱动" [10] - 中长期资金入市、浮动费率改革叠加长周期考核有望抑制股市短期投机行为,优化金融产品持有体验 [10] - 资本市场通过退市制度、强制分红等规则重塑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与投资回报确定性,形成"资金愿意进、进了有回报"的良性循环 [12] 市场生态与投资逻辑转变 - 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与波动率下降预示资本市场正摆脱"散户化博弈"旧模式 [13] - 市场定价逻辑将从"短期情绪驱动"转向"长期价值发现",引导资金向高ROE蓝筹、硬科技科创等领域集聚 [13] - 浮动费率基金和养老目标基金等产品帮助投资者在"长钱生态"中寻找风险与收益最优解 [13] - 资本市场正成为链接居民财富增长、企业创新升级、国家战略落地的"超级枢纽"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