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外国制裁法在“芯片战争”中的首次出手
是说芯语·2025-05-22 01:21

中美法律冲突背景 - 美国政府试图封杀华为昇腾等中国先进计算芯片 中方认定此为赤裸裸的单边霸凌并坚决反对[3][4] - 中国商务部明确美方措施构成歧视性限制措施 任何组织和个人执行或协助执行将涉嫌违反《反外国制裁法》[5] 中国《反外国制裁法》核心条款 - 该法第12条禁止执行或协助执行外国歧视性限制措施 违者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被提起侵权诉讼[6][7] - 行政处罚包括约谈和责令改正等行政措施 侵权诉讼允许受害企业要求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7] - 相关实施规定由国务院发布 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和执行机制[7] 法律执行与认定问题 - 《反外国制裁法》未明确"执行或协助执行"的具体标准 导致实践中存在操作层面的不确定性[8] - 企业可能因商业调整或合规动作被误判为协助执行 例如暂停采购芯片或合同中加入遵守美方约定的条款[8][9] - 该条款执法实践极少 仅有2023年一例中企援引该法成功追讨近亿元尾款的案例[9] 中美法律冲突的全球影响 - 美国《出口管理条例》与中国《反外国制裁法》第12条直接冲突 全球企业面临两难困境[9][10] - 冲突无法律豁免机制 企业无论遵守哪方法律都可能违反另一方法律[10] - 第三国企业也可能受美国次级制裁和中国反制裁的双重影响[10] 企业抗辩与司法实践 - 美国司法实践中存在"外国主权强制"抗辩 企业可主张因遵守本国法律而违反美国法律[11] - 在维生素C反垄断案中 中国商务部介入并获美国法院采信 最终案件达成和解[12] - 蒂芙尼案中 美国法院承认中美法律冲突并支持中国银行的抗辩[13] - 但此类抗辩在美国法院面临严峻挑战 尤其涉及国家安全时法院倾向于支持政府立场[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