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域AI应用市场核心观点 - 国内AI应用市场形成移动端原生App、移动端应用插件(In-App AI)、PC端网页应用三大主流落地形态,月度活跃用户规模分别为5.91亿、5.84亿、2.09亿 [12][14] - 四大亿级AI赛道已诞生:AI搜索引擎(跨三端用户量6.49亿)、AI综合助手(5.98亿)、AI社交互动(1.24亿)、AI专业顾问(1.13亿),其中AI搜索引擎赛道竞争最激烈 [4][17] - 手机厂商在原生App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华为小艺(1.57亿)、OPPO小布助手(1.48亿)月活规模超过多数互联网企业产品 [3][40] - AI应用插件凭借主App流量优势实现快速渗透,百度AI插件用户达2.91亿(占主App41.9%),抖音AI搜2.03亿(占23%),微信AI搜索1.63亿(占14.9%) [46][58] - PC端网页应用聚焦生产力工具,AI创作设计(14.1%)、AI开发平台(12.8%)、AI视频处理(10.6%)为TOP3赛道,但尚未出现亿级应用 [17][51] 应用形态与赛道格局 移动端原生App - 呈现"1+N"布局模式:1个核心AI综合助手赛道(24.1%)+多个垂类赛道,其中AI社交互动(19.3%)、AI文案写作(12.4%)为第二梯队 [17][28] - 手机厂商原生App用户规模达4.81亿,远超互联网/AI科技企业的2.72亿,六大手机厂商全部进入TOP15榜单 [3][14] - 头部应用竞争激烈:DeepSeek以1.93亿月活领先,华为小艺(1.57亿)、OPPO小布助手(1.48亿)超过豆包(1.15亿) [3][40] - 用户粘性差异显著:超级小爱(32次/月)、蓝心小V(26次/月)使用频次高于规模更大的小艺和小布助手 [42] 移动端应用插件(In-App AI) - 主要聚焦垂直场景增强,AI搜索引擎(24%)、AI专业顾问(16%)、AI图像处理(12%)构成核心赛道 [17][28] - 百度AI插件渗透率达41.9%,新闻类App的AI搜索产品人均使用频次最高(腾讯新闻AI搜索35.2次/月) [46][33] - 微博AI搜索因热搜入口新增实现300.2%环比增速,成为增长最快应用 [50][75] - 快崽(快手主版)以7673万月活领跑AI社交互动赛道,传统App转型AI更具流量优势 [67][72] PC端网页应用 - 明确生产力工具定位,TOP3增速赛道为AI PPT制作(53.9%)、AI效率办公(百度橙篇123.8%)、AI创作设计 [35][55] - 百度、抖音、腾讯占据头部格局,腾讯文档(12.6次/月)、DeepSeek(9.8次/月)、Kimi(9.5次/月)为人均使用频次TOP3 [51][53] - AI创作设计赛道占比14.1%,但面临原生App(11.7%)和网页端双重竞争 [17][28] 核心赛道竞争态势 AI搜索引擎 - 形成跨端立体竞争:原生App端DeepSeek领先(1.93亿),插件端百度(2.91亿)、抖音(2.03亿)、微信(1.63亿)三强角逐 [58][60] - 用户习惯影响显著:传统App的AI搜索使用频次(35.2次)高于原生App(32.4次) [33] - 网页端搜索与移动端偏好联动,百度系产品占据4个TOP15席位 [51] AI综合助手 - 被原生App绝对垄断(5.47亿),手机厂商占据主导,小艺(1.57亿)、小布助手(1.48亿)、豆包(1.16亿)为TOP3 [4][62] - Agent落地能力成关键:手机厂商具备系统级协同优势,互联网企业依赖生态内场景创新 [64] - 网页端渗透率仅0.51亿,但办公类细分赛道出现下滑趋势(效率办公-2.5%) [65] AI社交互动 - 传统App插件形态占据主导,快崽(快手主版)7673万月活远超原生App星野(389万) [67][72] - 原生App用户活跃度更高,互联网企业运营经验可能改变现有格局 [67] - 有望成为首批孵化亿级应用的赛道,当前总规模1.24亿 [4][67] 市场发展趋势 - 垂直赛道呈现结构性机会:AI音乐创作(原生App增速76.7%)、AI语言翻译(插件增速77.5%)、AI PPT制作(网页端增速53.9%) [35][37] - 手机厂商与互联网企业竞合加剧:厂商通过硬件入口抢占生态位,互联网企业持续输出高粘性产品(豆包使用频次TOP3) [3][42] - 三类应用差异化发展:原生App拓展玩法、应用插件优化入口效率、PC端强化工具属性 [16][23][25]
QuestMobile 2025全域AI应用市场报告:三类应用“四个亿级赛道”,小艺、小布助手月活仅次于DeepSeek
QuestMobile·2025-05-13 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