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财经·2025-05-09 10:31

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该《办法》共七章五十六条,涵盖数据分类分级、全流程安全管理、安全技术要求、风险事件管理及法律责任等,旨在规范金融业务数据安全管理并促进开发利用 [1] - 适用范围包括境内所有与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相关的处理活动及安全监管,金融机构及经央行批准设立的机构均需遵守 [3] - 实施时间自2025年6月30日起,央行将指导金融机构依法保障数据安全,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1][56] 数据分类分级与总体要求 - 业务数据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核心数据三级,重要数据目录由央行组织确定并动态管理 [9] - 数据处理者需每年更新数据资源目录,建立分类分级制度和操作规程,对高敏感性数据项实施差异化保护 [7][8][10] - 重要数据处理者需明确安全负责人和管理机构,配备专业团队,并建立投诉举报渠道 [11] 全流程业务数据安全管理 - 数据收集需取得个人同意或组织授权,原则上不收集原始生物识别信息,确需收集需统一管理场景 [15] - 高敏感性数据原则上不存储在终端设备,使用时应避免导出方式,展示时需脱敏处理 [16][17] - 数据跨境传输需遵守网信部门规定,不得拆分规避安全评估义务,重要数据需境内存储 [24] 安全技术要求 - 存储重要数据的信息系统需满足三级等保,核心数据需四级等保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要求 [32] - 高敏感性数据原则上需加密存储和传输,特权账号操作需多重认证及严格审批 [29][33] - 业务数据日志需留存6个月至3年不等,重要数据相关日志至少留存1年 [27] 风险与事件管理 - 数据处理者需实时监测数据篡改、泄露等风险,重要数据每年开展风险评估并提交报告 [39][42] - 安全事件分级标准明确,核心数据泄露属特别重大事件,需立即处置并报告 [43][44] - 重要数据处理者每年需开展应急演练,其他机构至少每三年一次 [44] 法律责任 - 央行可对违规机构约谈、整改,未履行安全义务最高按《数据安全法》处罚 [47][49] - 数据出境违规案件将移送网信部门,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 [48][51] - 积极提供风险情报的机构可减轻处罚,已采取保护措施的可从轻处理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