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农信社当前存在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防控能力差等核心问题,本质上是定位不清的问题 [1] - 农信社改革需通过处理好顶层设计与自主探索、商业运作与历史定位、服务当地与跨区域经营、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四个关系来找准发展定位 [1] 农信社行业概况与重要性 - 从机构形态看,农信社是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的统称 [3] - 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共有农村中小银行3736家,其中农信社2086家,占全国银行法人机构数量4425家的接近一半,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力军 [3] - 农信系统机构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总金额中的比重基本稳定在30%左右,其自身贷款中超过60%投向涉农领域 [15] 农信社改革政策背景与进程 - 2017年起,中央一号文件陆续提出开展农信社改革试点、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等指导意见 [3] -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标志着新一轮改革正式启动 [3] -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3] - 2024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列为八大任务之首 [4] 农信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经营风险高:部分农信社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存在漏洞,贷款不良率长期高居不下 [5] 截至2023年底,我国有高风险银行类机构337家,其中农信社(包括农商行等)323家,占比95.85% [5] - 盈利能力差:受城市化率提升、数字化进程加快及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农信社净息差不断收窄,中间业务未有有效突破,利润空间被压缩 [6] - 管理不规范:市场经营目标和行政管理目标混同,省联社治理体系与农商行独立法人地位严重冲突,存在干预人事、财务、经营等问题 [6] 农信社改革的四种模式 - 统一法人模式:将辖区内分散农信社合并组建统一法人省级农商行,如2023年设立的辽宁农商行和海南农商行,要求当地发展水平相对均衡 [9] - 联合银行模式:在不改变原有农信机构独立性基础上,通过股权投资组建省级农信机构,如浙江、河南、山西农商联合银行,改革成本较低且方式灵活 [10] - 金融控股模式:通过国有及其他资金入股将省联社组成金融控股集团,参股辖区基层农信机构,如宁夏黄河银行和陕西秦农银行,适用于原有联社机构发展明显优于其他机构的情况 [10] - 金融服务模式:将省联社转化为提供战略咨询、产品研发等服务性机构,剥离行政管理职能,但目前尚无相关实践案例 [10] 农信社的历史沿革与定位 - 农信社发展历程悠久,1923年第一家农信社——河北香河县信用社成立,1927年成立我党领导下第一家农信机构 [14] - 新中国成立后快速发展,截至1957年底全国共有农信社机构88368个 [14] - 农信社先后经历人民公社管理、农业银行代管、人民银行代管及地方政府管理四个阶段,其成立主要目的是解决农村资金短缺问题,具有互助性和集体所有制特征 [14][15]
农信社改革需要平衡四个关系|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2025-05-02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