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5][6][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3年业绩符合预期,当前市场分歧在于估值,借鉴景区股估值,中免在需求承压情况下,估值或不低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3年业绩符合预期,当前股价已充分反映市场担忧 - 23年实现营收675.40亿元,同比增24.08%,归母净利润67.14亿元,同比增33.46%,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人民币16.5元(含税);预计24/25/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33/88.22/96.03亿元(此前预测24/25年归母净利润为125.26/143.20亿元),对应PE 23.1/19.2/17.6x,维持“买入”评级 [5][6][10] - 海南地区收入396.50亿,同比增14.25%,上海地区178.21亿,同比增25.99%;三亚市内店23年收入283.64亿,同比降6.2%,海免23年收入49.18亿,同比降12.8%,海口免税城公司23收入68.38亿;日上上海23年收入178.21亿元,同比增26.0% [10] - 23Q4毛利率32.0%,同比22Q4增加11.1pct,环比23Q3下降2.4pct,毛利率稳定 [11] - 23Q4销售费用率14.9%,环比Q3下降2.9pct,因上海机场租金执行新协议,机场渠道线下门店未完全恢复,按保底租金执行,新协议保底租金较低,费用端改善 [11] - 23Q4管理费用率4.0%,同比22Q4下降1.8pct;23Q4管理费用绝对值6.69亿,同比22Q4下降2.10亿,费用管控良好 [11] 从景区股疫情期间估值,看中免目前的估值 - 免税与旅游交集体现在销售渠道与旅游直接联系、核心客群是游客、销售公式与旅游业收入公式一致 [12] - 疫情期间市场未按当期业绩给景区资产定价,当期业绩对股价影响有限;选取峨眉山A、丽江股份等景区2019年3月至2024年2月月度估值图,疫情期间估值大幅波动,出现几百倍情况,脱离正常范围;疫情期间景区股按2019年业绩定价,主要景区估值与2019年几乎相同,估值普遍在15x - 20x之间 [14][15] - 中免疫情前估值在当期业绩的25 - 45倍之间,因行业整合收并购、免税业务收入高增,市场按成长股估值 [18] - 中免23年杀估值核心为杀远期空间与成长节奏、杀业绩兑现度 [20] - 当前需求承压,体现在海南离岛免税销售转化率和客单价下降;23年多数月份海南接待游客量超2019年,23年全年接待游客9000万人次,较19年增长8.3%;24年1月客单价5831元,较23年1月下滑28.5%,2月客单价6650元,较23年2月下滑10.6%;23年11、12月转化率下滑至23年以来最低点5.3% [21] - 离岛免税绑定海南旅游,海南旅游恢复良好,24年春节8天假期,全省接待游客951.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1.2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8.8%、62.7%,与2019年同期对比分别增长52.6%、76.7%;消费需求复苏时,中免能凭借市内免税店和机场免税店布局吃掉核心需求 [24][25] - 参考景区疫情期间估值逻辑,中免核心压力是消费需求不足,当期业绩对股价影响不大,难判断需求复苏节奏 [26][27] - 景区股业绩锚是19年,中免供给侧较19年有重大变化,如离岛免税政策调整、海口国际免税城开业、引进顶奢品牌等,当前中免业绩锚应高于19年和23年 [27]
中国中免23年年报点评:23年业绩符合预期,需求承压下估值或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