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聚焦多肽全产业链,新产能落地打开成长空间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圣诺生物(688117.SH),给予“买入”评级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圣诺生物聚焦多肽药物领域,布局多肽原料药、制剂与 CDMO 业务,三大核心板块稳健发展,多款产品获备案或中标集采,CDMO 管线推进,新产能将落地,看好其长期发展,预计 2023 - 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0.70/1.41/1.76 亿元,EPS 为 0.63/1.26/1.57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49.5/24.7/19.8 倍,2024 与 2025 年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圣诺生物:全产业链布局的多肽赛道领军企业 - 圣诺生物是高新技术企业,聚焦多肽领域,有研发和生产能力,主营原料药、制剂和 CDMO 服务,多款产品获备案或中标集采,产能建设推进 [24] - 公司聚焦多肽全产业链,以 CDMO 起家拓展至原料药与制剂业务,形成 3 大核心业务协同发展格局,还提供左西孟旦相关服务,业务辐射全国并拓展海外市场 [26] -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董事长为实控人,旗下多家子公司协同发展,布局多肽全产业链 [52] - 公司搭建员工持股平台并发布 2023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调动人才积极性,提升核心竞争力 [58]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背景雄厚,员工数量稳健增长,2022 年底达 879 人,生产与技术研发人员占比较大 [59] - 公司聚焦多肽原料药、制剂与 CDMO 业务,客户覆盖海内外多家知名药企,涉及多个领域,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64] - 公司核心业务稳健发展,2022 年营收 3.96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0.57 亿元,2023 年营收 4.34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5932 万元,收入增长得益于 CDMO 业务和制剂集采中标产品放量 [90] - 公司核心业务包括制剂、原料药与 CDMO 服务,2022 年营收占比分别约 34.0%/35.5%/28.2%,原料药收入增长,制剂业务受集采影响下滑,CDMO 业务增速稳健 [93] - 公司毛利率自 2021 年起略有下滑,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净利率整体向上,盈利能力增强 [95] - 国内营收占主体,海外拓展正当时,2022 年中国大陆营收 2.82 亿元,占比约 71.20%,海外营收 1.05 亿元,占比 26.57%,同比增长 76.90% [101] GLP - 1 重磅单品频出,催化多肽产业链蓬勃发展 - 多肽药物产业链分上中下游,受大单品影响市场快速扩容,企业布局管线增加,对产能和原材料需求提升,头部企业有望获更多订单 [105] - 多肽药物历史悠久,近年重磅单品频出,具有多种优势,全球已有近百余种获批上市,覆盖多个疾病领域,市场关注度提升 [107] - 多肽药物兼具小分子与蛋白药物优势,发展潜力大,但存在口服吸收差等问题,企业正进行改造 [113] - 2019 年全球药物市场中多肽药物市占率约 5%,可治疗多种疾病,肿瘤、内分泌和代谢类疾病占比约 17% [116] - 全球多肽药物市场稳健扩容,预计 2020 - 2026 年从 628 亿美元提至 1049 亿美元,CAGR 达 8.93%,非胰岛素肽类药物潜力更大 [132] - GLP - 1 药物研发方兴未艾,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全球销售额快速放量,催化多肽药物行业高景气发展 [150] - 近 5 年多肽药物获批上市数量增长稳健,绝大多数管线处于早期临床及临床前阶段,多肽药物领域发展空间大 [151] 新产能落地突破供给端瓶颈,三大核心业务发展势头强劲 - 公司研发投入整体向上,2022 年约 2571 万元,同比增长 40.26%,研发人员数量逐年增长,2022 年底达 186 人,同比增长约 31.0% [138] - 公司搭建多肽药物研究技术平台,掌握多项核心技术,设立多个研究部门,确保多肽新品各环节高效进行 [139] - 公司推进多肽产能建设,技改与募投项目将落地,现有厂区原料药设计产能约 1500kg/a,实际产能约 400kg/a,技改项目落地后产能将提至 850kg/a [158] - 公司在多肽药物研发生产领域品牌知名度提升,已为多家企业和机构提供 40 余个项目的药学研究及定制生产服务 [144] - 公司多肽原料药品类丰富,截至 2023 年 6 月底有 16 个自主研发品种,产品远销海外 [8] - 公司多肽制剂业务受集采影响波动大,“光脚”品系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与注射用生长抑素中标全国第八批集采,预计贡献新增量 [8]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 2023 - 2025 年公司多肽原料药收入增速为 - 12.34%、90.23%、27.18%,毛利率为 55.00%、59.00%、63.00% [122] - 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相比,公司 2024 - 2025 年估值较低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