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2] 核心观点 - 碳陶制动盘凭借轻量化、耐高温、高性能优势 正从超跑市场向30万级高端新能源车下沉 预计2026年中国市场规模达73-115亿元 [2] - 需求受轻量化、智能化、高端化三重驱动 单套等效减重100kg提升续航25km 瞬时制动响应匹配高阶智驾需求 [2] - 供给端中国厂商加速突破 国产化使单价降至进口1/20 长纤盘有望下探至2000元 短纤盘降至1000元以内 [2] - 航空领域为重要增量 预计2030年全球飞机碳陶制动盘市场空间约20亿美元 飞行汽车标配碳陶制动盘打开新增长极 [3][54][65] 行业趋势 - 新能源汽车高性能与续航要求倒逼制动系统升级 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突破1538万辆 渗透率52.9% [6] - 碳陶制动盘较传统灰铸铁盘减重显著 一对380mm碳陶盘重12kg vs 灰铸铁32kg 等效减重100kg [22] - 碳陶制动盘最高使用温度达1650℃ 使用寿命50-100万公里 为零延迟最大刹车力提供基础 [21] 产业链分析 - 上游碳纤维成本占比40-70% 2024年中国碳纤维运行产能150,130吨 全球占比48.6% T300级价格从200万元/吨降至80-100万元/吨 [32][35] - 中游工艺壁垒高 认证周期2-3年 CVI+LPI组合为主流工艺 头部企业通过专利与工艺构筑壁垒 [44] - 下游应用加速 2024年配置碳陶制动盘车型增至54款 均价从2000万元下探至128万元 小米SU7 Ultra降至50万元级 [46][47] 市场空间测算 - 2026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碳陶制动盘市场空间悲观73亿元、乐观115亿元 按价格区间渗透率1-40%测算 [53] - 30-40万价格区间为最大市场 预计贡献45-67亿元 40万以上区间因单价1.5万元贡献25-34亿元 [53] - 航空市场持续增长 预计2035年民航碳陶制动盘新增需求24万盘 军用飞机按机型配置4-12个/架 [62] 竞争格局 - 国际寡头主导 布雷博市占率超60% 与法拉利、保时捷等超豪华品牌深度绑定 [44][85] - 中国四类企业加速切入:专业碳基材料商(金博、天宜新材)、航空技术转化企业(北摩高科、博云新材)、传统制动供应商(金麒麟)、多元化材料集团(楚江新材) [44] - 金博股份规划2027年产能400万盘/年 天宜新材规划年产60万盘 国产化推动成本降低60% [2][101] 技术发展 - 中国厂商复用碳碳复合材料技术链 长纤维工艺性能优于海外主流方案 材料性能已实现超越 [68] - 降本路径明确:优化碳纤维牌号、开发快速CVI工艺、智能化生产提升良率 争取能源专项价格 [72] - 政策推动标准化 中国发布《汽车用碳陶制动盘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欧盟欧7标准将制动颗粒物纳入监管 [81] 重点公司进展 - 金博股份:获IATF16949认证 建成全球首条年产40万盘自动化生产线 产品用于小米SU7 Ultra实现100-0km/h制动30.8米 [102] - 天宜新材:获3家头部新能源车企量产定点 20余家主机厂合作 60万盘产线建设中 [44] - 布雷博:2024年营收38.4亿欧元 亚洲市场增长强劲 中国销售额增7.7% 日本增37.9% [93][98]
碳陶制动盘行业深度报告:碳陶制动盘:高端标配,自主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