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操作并提前启动时间 释放流动性呵护信号 货币宽松基调未改 债市多头情绪受提振 现券收益率下行[1][5][6][7] - 权益市场缩量上涨 成交额2.14万亿元 较上周五缩量2070亿元 市场多空情绪纠结 等待政策信号但发布会未提供超预期信息[1] - 市场呈现"反哑铃"结构 中证500和中证1000领涨 分别上涨0.76%和0.69% 大盘股和微盘股表现落后 银行承压明显[2] - 资金继续拥抱题材股 消费电子和半导体大涨 SW消费电子指数上涨5.98% SW半导体设备指数上涨3.92% OpenAI与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合作推动行情[2] - 商品市场资金大幅轮动至贵金属 沪金上涨2.01% 沪银上涨3.81% 创上市以来新高 113亿元资金涌入贵金属板块 工业品普遍遭遇抛售[8][9][10] - 极致缩量后可能出现指数级别行情 关注AI、半导体、机器人、固态电池和储能等题材品种[4] 权益市场表现 - 万得全A上涨0.52% 成交额2.14万亿元 较上周五缩量2070亿元 市场处于纠结状态[1] - 科创50大幅上涨3.38% 沪深300上涨0.46% 上证指数上涨0.22% 大盘上涨动能相对较弱[1] - 中证500上涨0.76% 中证1000上涨0.69% 万得微盘股指数下跌0.58% 呈现"反哑铃"结构[2] - 自6月23日以来 微盘股指数收益为23.19% 已落后于中证1000的24.84%[2] - 消费电子和半导体领涨 SW消费电子指数上涨5.98% SW半导体设备指数上涨3.92%[2] - 港股恒生指数下跌0.76% 恒生科技下跌0.58% AH股溢价指数上涨0.56%至117.76 维持2019年以来低位[3] - 南向资金净流入127亿港元 阿里巴巴净流入26.14亿港元 美团净流出3.85亿港元[3] - 港股消费电子标的涨幅可观 鸿腾精密上涨17.83% 净流入4.51亿港元[3] 债券市场表现 - 央行开展2405亿元7天逆回购和3000亿元14天逆回购操作 实现净投放2605亿元[5] - 资金价格下行 非银隔夜利率从1.53-1.58%下行至1.45-1.48% 14天利率从1.75%下行至1.68%[5] - R001下行2bp至1.47% R007上行1bp至1.53%[5] - 10年国债收益率回落至1.79% 30年国债收益率回落至2.08% 分别下行1.6bp和1.7bp[1][7] - 央行提前启动14天逆回购(节前8个交易日开启 往年多为节前6-7个交易日) 表明希望资金面平稳跨季跨节[6][7] - 操作方式采用美式招标 强化7天期逆回购政策利率地位 为降低其他非政策利率创造环境[7] 商品市场表现 - 贵金属大幅上涨 沪金上涨2.01% 沪银上涨3.81% 双双创上市以来新高[8][9] - 113亿元资金涌入贵金属板块 其中沪金独占近70亿元[9] - 工业品遭遇抛售 黑链指数流失近16亿元资金 新能源板块流出超5亿元[9] - 多晶硅领跌3.6% 纯碱跌1.4% 玻璃跌1.1% 反内卷品种表现分化[8] - 黑色系内部分化 钢矿价格相对坚挺 焦企开启第一轮提涨[10] - 反内卷政策带来的供给收缩预期已集中释放 多晶硅价格缺乏新的上涨催化剂[9] 行业与品种表现对比 - 光伏设备指数下跌1.12% 但自7月1日以来上涨34.85% 多晶硅期货下跌3.63% 但自7月1日以来上涨52.74%[20] - 锂电池指数上涨0.87% 自7月1日以来上涨46.54% 碳酸锂期货下跌0.05% 自7月1日以来上涨16.93%[20] - 玻璃玻纤指数上涨0.79% 自7月1日以来上涨42.29% 玻璃期货下跌1.07% 自7月1日以来上涨1.92%[20] - 有色金属指数上涨0.98% 自7月1日以来上涨29.13% 氧化铝期货下跌0.07% 自7月1日以来下跌3.15%[20] - 煤炭指数下跌0.91% 自7月1日以来上涨6.39% 焦煤期货上涨0.12% 自7月1日以来上涨33.12% 焦炭期货下跌0.43% 自7月1日以来上涨15.30%[20] 市场结构与资金流向 - 市场缩量到极致后通常会有指数级别行情 历史案例包括1月13日、6月20日、8月4日和9月10日[4] - 两种可能行情路径:继续上涨则题材品种持续受青睐 关注AI、半导体、机器人、固态电池和储能 或转向下跌但资金可能抄底带动反弹[4] - 债市处于多空交织状态 资金面稳定成为多头信心"压舱石" 但公募债基赎回新规影响未知 市场风险偏好位于高位[7] - 商品市场焦点重回各品种自身基本面 在央行"以我为主、适度宽松"政策基调下 宏观环境相对稳定[10]
资产配置日报:14天投放呵护跨季-20250922
华西证券·2025-09-22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