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报告系统总结了“十四五”期间中国金融体系在资本市场制度重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金融开放深化及风险防控能力强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并指出金融体系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2][3][4] - 展望“十五五”,金融领域的改革将延续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主线,聚焦于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坚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及夯实外汇市场韧性,为金融强国建设勾勒清晰路径 [4][18][31] - 监管层通过“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的政策组合拳,实现了多维度突破,并为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创造了良好条件,有望为市场注入稳定活水 [3][4][30] “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多维突破 -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得到全方位重构,国务院出台新“国九条”并配套60余项规则,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推行,207家公司实现平稳退市 [12] - 监管执法力度显著加强,“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金额达414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分别增长58%和30% [12] - 市场韧性与抗风险能力提升,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降至15.9%,较“十三五”时期下降2.8个百分点,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 [13] - 市场融资功能与投资者回报机制优化,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达31.6%,上市公司累计分红回购10.6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超80% [15][17] 金融体系战略转型与质效提升 - 金融业规模稳居全球前列,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全球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第一 [20] -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大幅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为“十三五”末的2.3倍 [20][29] -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显著进展,人民币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与支付货币,在SDR货币篮子中权重位列第三 [23] - 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较2023年3月下降超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50%,房地产风险化解政策每年为超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元 [25] 保险资金入市与市场生态优化 - 保险资金入市规模显著增长,“十四五”以来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 [29] - 银行业保险业通过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27.2%和21.7% [29] - 监管环境持续优化及风险有效控制为保险资金创造了安全的市场环境,其长期稳定的投资风格有助于降低市场波动,吸引更多长期资金 [30] “十五五”展望与投资机会 - 资本市场发展将延续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主线,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提升制度包容性,并加强逆周期调节与跨市场风险防控 [17][18] - 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外汇市场韧性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使用占比已由16%升至近30% [23][24] - 建议关注“十五五”规划主题性机会及政策精准滴灌下的高成长赛道,如国产算力(GPU/服务器/光模块)、工业母机、国防军工等 [34]
\十四五\筑基提质,\十五五\质效跃升
华福证券·2025-09-22 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