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利质量占优,可选消费、信息技术与硬件板块领涨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攻守兼备红利50组合[15] 模型构建思路:结合红利与质量因子,在红利策略基础上融入质量维度,追求防御性与成长性的平衡[13][15]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选股逻辑:自上而下筛选行业与主题核心逻辑,从基本面因子库中筛选有效选股因子[13] - 因子选择:结合红利因子(如股息率)和质量因子(如盈利能力、财务稳健性)[16][19] - 组合构建:最终选定50只股票,风格偏向攻守兼备[15] 2 模型名称:央国企高分红30组合[15] 模型构建思路:聚焦央国企高分红个股,强调稳健性与股息收益[15]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选股范围:中央企业与国有企业[19] - 核心因子:股息率、分红稳定性[19] - 组合构建:最终选定30只股票,风格偏向稳健+成长[15] 3 模型名称:电子均衡配置增强组合[15] 模型构建思路:在电子板块内进行均衡配置,分散细分赛道风险[15]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选股范围:电子行业全赛道[25] - 配置方式:均衡分配权重,避免过度集中[33] - 调仓频率:月度调仓[37] 4 模型名称:电子板块优选增强组合[15] 模型构建思路:聚焦电子板块成熟期细分赛道的龙头企业[15]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选股范围:电子行业中迈入成熟期的细分赛道[15] - 选股标准:龙头企业,具备行业地位与稳定盈利能力[15] - 调仓频率:月度调仓[37]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攻守兼备红利50组合,周度收益未披露,年初至今超额收益4.00%[7][22] 2 央国企高分红30组合,周度收益未披露,年初至今收益未披露[7] 3 电子均衡配置增强组合,周度收益未披露,跑输电子行业指数[7][33] 4 电子板块优选增强组合,周度收益未披露,跑输电子行业指数[7][33]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红利因子[16][19]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股息率与分红稳定性,筛选高分红个股[16][19]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核心指标:股息率、分红历史[19] - 应用方式:在红利策略中作为基础选股标准[16] 2 因子名称:质量因子[16][19] 因子构建思路:引入盈利能力、财务稳健性等指标,提升组合质量[16][19]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核心指标:ROE、资产负债率、盈利稳定性[19] - 应用方式:在红利策略中作为增强选股标准[16]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红利因子,周度收益-1.11%(中证红利指数)[19] 2 质量因子,周度收益0.88%(中证红利质量指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