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增量资金是塑造本轮牛市风格和节奏的关键因素 各类资金包括主动权益基金、ETF、个人投资者、保险及银行理财子、外资、量化基金和私募基金的行为模式共同推动市场形成"系统性慢牛"格局 [1][14] - 主动权益基金发行规模和业绩双双改善 配置吸引力显著回升 2025年以来新发规模同比增65.6% 赚钱效应明显增强 正收益基金占比达97.5% [2][16][24] - ETF资金呈现逆向投资特征 2024年Q4规模达2.89万亿元 首次超过主动权益基金 起到市场稳定器作用 [3][25][26] - 个人投资者呈现高换手和趋势交易特征 新增开户数与两融余额是核心观测指标 "资产荒"背景下存款搬家趋势或加速其入市 [4][78][92] - 保险及银行理财子资金进行股债再平衡 2025年Q2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 环比增1.3万亿元 股票配置比例达8.33%-8.81% [5][49][52] - 外资成交活跃度抬升 7月底持A股市值近2.4万亿元 美联储降息周期与基本面改善形成双重吸引力 [6][66][67] - 量化基金发行显著回暖 2025年H1产品备案数量同比增67.1% 流动性充裕环境下超额收益明显 [7][72][76] 主动权益基金 - 发行规模明显回暖 截至2025年8月末累计新发826.47亿元 同比增长65.6% 超过2024年全年698亿元水平 [16][18][20] - 赚钱效应显著改善 2025年正收益基金占比97.5% 12只基金收益翻倍 主动股基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14个百分点 [24][26][56] - 股票仓位维持高位 2025年Q2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88.52% 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85.74% 均处于2019年以来较高水平 [26][29][30] - 投资风格偏好景气赛道和大盘成长 重仓行业集中度接近30% 换手率中位数约300% 显著低于量化基金 [37][38][43] - 代表指数表现优异 2025年偏股混合基金指数涨22.0% 主动股基指数涨21.3% 均大幅跑赢沪深300的7.3% [56][58][68] ETF资金 - 政策驱动规模增长 半导体ETF在2019年后规模从38亿元增至2023年Q3的457亿元 受益于自主可控政策支持 [3][24][69] - 规模首超主动权益基金 2024年Q4股票型ETF规模2.89万亿元 较主动权益基金多3774亿元 2025年Q2差值扩大至4814亿元 [25][71][74] - 呈现逆向投资特征 2023年以来在市场下行期间净申购额显著增加 有效平滑市场波动 [26][73][75] - 机构资金积极配置 中国人寿2025年上半年大幅增持A500ETF 中央汇金增持沪深300ETF等宽基指数超百亿份 [76][77] 个人投资者 - 核心指标与市场高度相关 新增开户数12个月移动平均与万得全A指数相关性达0.86 两融余额占比相关性超0.75 [78][79][82] - 入市行为具趋势性特征 百度"牛市"搜索指数抬升后开户数通常加速增长 M1-M2剪刀差扩大时入市意愿增强 [92][93][98] - 投资风格高换手 2017年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82.01% 偏好中小市值股票 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集中电子(12.85%)、医药生物(11.44%) [37][100][104] - 资产荒驱动入市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趋势性下行 银行理财收益率走低 存款搬家趋势有望延续 [44][45][48] 保险及银行理财 - 保险资金规模持续增长 2025年Q2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 环比增3.7% 股票配置比例人身险8.81% 财产险8.33% [5][49][51] - 银行理财转型"固收+" 2025年6月理财产品余额30.67万亿元 同比增7.5% 在净息差收窄背景下寻求收益增强 [5][52][53] - 投资偏好低波红利 宽货币紧信用环境下青睐高股息资产 红利ETF连续4年跑赢沪深300 [30][60][62] - 增量资金潜力巨大 当前非银存款增速与股指走势正相关 居民存款规模庞大为入市提供基础 [63][64] 外资 - 持股市值达2.4万亿元 2025年陆股通成交金额逐级抬升 7月底持A股市值近2.4万亿元 [6][66][67] - 偏好核心资产 投资风格低换手 重点配置茅指数、沪深300等盈利稳定品种 [35][68][69] - 外部环境友好 美联储处于降息周期 中美利差收敛有利于资金流入 [34][67][70] - 双重回报吸引 汇率与A股收益形成顺周期共振 若基本面改善确认将强化流入趋势 [6][36] 量化基金 - 发行显著回暖 2025年上半年产品备案数量同比增67.1% 超额收益明显 [7][72][76] - 依赖流动性环境 高换手特性要求市场成交活跃 宽货币格局下有望维持较好表现 [7][39][73] - 投资风格分散 无行业偏好 持仓分散 代表指数包括中证1000、中证2000等小盘指数 [39][40][41] - 业绩表现突出 2025年量化策略指数显著跑赢万得全A 但需警惕市场风格切换风险 [41][42][44]
中国A股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性‘慢’牛”(四):增量资金如何塑造牛市风格?
浙商证券·2025-09-08 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