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市策略思考:如何理解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浙商证券·2025-08-13 04:23

核心观点 - 年内降息概率进一步下降,需求端政策或使得通胀预期得以延续,对债市形成持续性压制,债市做多窗口或进一步后移 [1] - 财政贴息≈定向降息,央行总量工具必要性下降,结构性政策或抑制"全面降息"空间,通胀预期升温使央行降息更加谨慎 [1][12] - 贴息政策将持续至2026年8月31日,下一次降息窗口或后移至2026年一季度,年内不排除有"防御式降息"可能 [3][12] 政策分析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重点领域(家用汽车、养老生育等),每名借款人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消费金额30万元) [10][11] - 贴息标准为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贷款利率50%),中央财政承担90%,实际融资成本最低可达1.75%(国有大行消费贷利率2.75%贴息后) [11][12] - 政策通过消费用途识别(如汽车购置、装修等限定场景)强化监督约束,防止资金空转 [12] 市场影响 - "反内卷"政策通过供给收缩→价格信号→预期自我强化路径推升通胀预期,南华工业品指数6-7月累计涨幅达11% [2][13][19] - 焦煤期货在库存未大幅下滑情况下连续涨停,螺纹钢远期合约升水扩大,反映政策预期超前基本面 [13][18][24] - 利率互换曲线结束倒挂,FR007 IRS 5Y-1Y利差走扩至5.25bp,显示市场提前押注再通胀 [20][26] 债市策略 - 权益市场走强(上证指数站上3650点)对债市形成压制,10年国债收益率突破1.73%,曲线陡峭化概率提升 [20][28][30] - 超长债受权益市场压制更明显,短端在资金面宽松下相对稳定,债市做多窗口或后移至2026年一季度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