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豪能股份,给予“买入”评级 [2][8][7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豪能股份深耕同步器赛道,多业务布局打开成长空间,2024H1营收、利润表现良好,多业布局叠加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有望为未来打开成长空间 [5] - 公司横向拓展传动系统零部件,核心差速器项目放量在即,航空航天业务稳健发展、盈利能力较强,减速器产品前景可期、打开成长新格局 [6][7] - 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4.4、29.5、3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4.3、5.2亿元,对应PE分别为33.5、25.1、20.7倍 [8][7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立足同步器主业,积极拓展产品品类 - 发展历程:豪能股份成立于2006年,最早可追溯至1964年的泸州长江机械厂,2017年上市,深耕汽零行业,业务涵盖汽车多产品,实现乘用车、商用车全覆盖,2020年切入航空航天赛道,2024年布局新能源车、机器人减速器领域,客户资源优质 [13] - 股权架构:实控人为向氏家族,合计持有28.5%股权,采用职业经理人模式,核心管理团队经验丰富且稳定性高 [16] - 业务结构:形成“汽零 + 航空航天”双业布局,汽零业务占比86.5%,航空航天业务占比11.4%,汽零业务包括同步器、差速器等,航空航天业务涵盖多种零部件制造及服务 [18] - 财务分析:2024Q1 - 3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期间费用率小幅上升,毛利率、净利率、ROE水平明显回升,未来差速器产能放量有望提高盈利能力 [21][24] 电动化重塑齿轮格局,汽零业务稳健增长 - 电动化重塑行业格局,促进齿轮生产外包:齿轮是车辆传动核心零部件,电动化对齿轮精度要求提高,第三方外采成趋势 [29][34] - DCT、AMT搭载量上升,同步器主业维持稳定:DCT变速箱性能优势使渗透率提升,对冲燃油车市场冲击,公司乘用车同步器业务实力强劲;重卡AMT变速箱性能优异、渗透率提升,公司重卡AMT同步器业务迎来增量 [37][42][43] - 差速器放量在即,市场规模稳健增长:四驱系统受青睐使差速器用量提升,电动化下差速器制造要求提高,第三方采购和国产替代趋势明显,公司差速器放量在即,有望成核心增长点 [47][48][50] - 电机轴、定/转子产线建设加快推进,产品组合进一步丰富:公司电机轴为空心轴,具有优势,产线预计2025年建成,还拓展了定子转子、主减齿等产品 [54] 航空航天业务营收增长稳健,行业前景广阔 - 收购、设立多家子公司,业务范围广泛:2020年收购昊轶强切入航空装备制造领域,拥有多家子公司,业务涵盖多种航空航天零部件及服务 [56] - 航空航天业务发展迅速,整体利润率较高:2024H1昊轶强营收增长10.9%,毛利率多年超45%,产能布局逐渐达产,客户资源丰富,未来有望带来增量利润 [58] 减速器产品前景可期,打开成长新格局 - 减速器应用广泛,品类繁多:减速器是机械传动基础零部件,应用广泛,分类多样 [61] - 汽车电动化提升减速器技术要求,市场空间较大:新能源车对减速器需求刚性,预计202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减速器市场规模将达226.5亿元 [63] - 人形机器人减速器与汽车减速器具有技术相似性:二者底层逻辑和零部件有共通性,人形机器人产业为传统汽零企业带来机遇 [65] - 人形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产品互补性强:不同类型减速器适用于人形机器人不同部位 [66] - 人形机器人减速器前景广阔,技术路径尚未收敛: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3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3000亿元 [68] - 公司前瞻布局,打开成长新格局:产能、技术、客户层面均有布局,国产替代趋势和市场需求扩大有望为公司打开成长新格局 [68][69]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预计2024 - 2026年同步器业务收入分别为9.9、11.3、12.9亿元,结合齿业务收入分别为3.5、3.7、3.9亿元,差速器业务收入分别为5.9、8.8、12.7亿元,航空零部件业务收入分别为2.4、2.7、3.0亿元 [74] - 估值与投资评级: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对应PE分别为33.5、25.1、20.7倍,可比公司2024 - 2026年PE均值分别为33.7、25.2、19.8倍,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77][78]
豪能股份:同步器龙头,多业布局打开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