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村庄,映照黄河之变
新华社·2025-10-04 10:10
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涌而下,在甘肃省两进两出间,串起草原的辽阔、峡谷的深邃及谷地的丰饶。913公里的河道不仅滋养了陇原儿女,更催绽 了沿线城乡的万千新象。金秋时节,记者沿着黄河甘肃段,走访了三个小村庄,聆听它们与母亲河的故事,感受三村烟火,见证黄河之变。 沃特村:越记越薄的"环保日志" "95后"的闹日,是沃特村的一名护林员。去年,他将自家的牦牛放到镇上的养殖基地,开始专心从事生态保护。"长期以来,对这里的牧民而 言,逐水而居是生活,牛羊是'生活费'。"闹日说,没想到现在自己转了行。 沃特村,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镇的一个小村庄,坐落于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玛曲湿地,数百条小河流在这里百转千回, 构成"黄河之肾"的毛细血管网。 村里现有367户1670人,以前这里的行政建制是黄河大队。黄河大队的牧民,有着"毁一块草皮像剜掉一块肉"的朴素认知,但在生计需求的压 力下,曾不知不觉陷入了过度放牧的困局。长此以往,阿万仓草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退化现象,不仅对黄河补给水量造成影响,也阻碍了 畜牧业发展,牧民收入锐减。 随着黄河国家战略在甘肃扎实落地,玛曲县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