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寒武纪“封王”,中国AI芯片“反攻”开始了

而这股"全市场都在交易Capex"的浪潮,其底层驱动力正是对AI算力需求的爆炸性预期。训练千亿乃至 万亿参数的大模型,需要消耗天量的计算资源,而将这些模型应用于千行百业,则催生了更为庞大的推 理算力市场。 这预示着,AI算力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从最初关注训练集群的绝对规模,转向对能效比、成本、 以及特定场景适用性的综合考量。而对算力资源分配权的争夺本质是围绕高端芯片展开的博弈。 AI芯片是一个高度复杂且全球分工精细的产业,从上游的IP、EDA工具,到中游的芯片设计、制造、封 测,再到下游的系统集成与生态应用,任何一个环节的短板都可能成为"阿喀琉斯之踵"。 在美国对高端芯片的"围追堵截"下,经过数年的发展,国产芯片企业已展现出相当的活力。如寒武纪、 地平线、燧原科技等,以及在科技巨头内部孵化的华为昇腾、百度昆仑等。 2024年,中国本土AI芯片品牌渗透率约30%,出货量达到82万张,相较上年同期15%的国产品牌渗透 率,呈现明显提升趋势。头部企业如华为海思、寒武纪等通过定制化ASIC抢占垂直场景,而摩尔线 程、沐曦集成等新兴GPU厂商则在图形渲染领域快速追赶。百度昆仑芯签下中国移动大额订单,华为昇 腾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