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赴港上市计划 - 长春高新于2025年9月29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开启"A+H"双平台上市征程 [1] - 公司推进赴港上市速度迅捷,2025年6月30日董事会通过相关议案,仅三个月后便递交申请 [8] - 赴港上市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8] 赴港上市的潜在价值 - 赴港上市可带来三重价值:为研发管线加速兑现提供资金支持;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以吸引跨国合作;优化股东结构,引入国际机构投资者 [2] - 港股作为全球资金配置平台,有助于公司加速海外市场拓展,截至2025年9月29日,公司A股总市值为人民币525.83亿元 [1][2] - 港股市场已有77家生物科技公司通过第18A章上市,合计首发募资约1298.22亿港元,总市值约1.70万亿港元 [8] 公司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26.2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45.66亿元,但2024年下降至134.66亿元,同比下降7.55% [3] - 公司利润从2022年的42.1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7.76亿元,但2024年大幅下滑至27.08亿元,同比下降43.01%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66.03亿元,净利润为9.32亿元 [3] 核心业务挑战:生长激素 - 业绩下滑核心原因在于过度依赖生长激素业务,该业务面临集采政策压力,例如2022年广东联盟集采中粉针降价约13% [4] - 中国生长激素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40亿元激增至2023年的11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3.9%,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4] - 长春高新旗下金赛药业在生长激素市场占据74%份额,但竞争加剧,长效制剂正以超过50%的速度抢占市场 [5] 疫苗业务表现 - 公司旗下长春百克生物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6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70亿元减少39.96% [6] - 长春百克生物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06.4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6056.51万元大幅减少98.24% [6] - 疫苗业务业绩下滑主因是带状疱疹疫苗销售收入同比下降及销售费用增加 [6] 国际化现状与挑战 - 公司海外收入规模很小,2024年仅为1.30亿元,缺乏重磅产品支撑 [8] - 赴港上市面临港股流动性与估值压力,生物科技板块情绪偏谨慎,新股破发率较高,H股发行可能面临"AH折价" [9] - 创新药研发存在高风险,III期临床结果、监管审批及商业化放量节奏可能影响业绩预期 [10]
长春高新赴港上市,“激素茅”加速寻求突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