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省通过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激发一线工人创新动力 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并构建适应现代产业转型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1][2][3][4][5][6][7] 企业层面创新实践 - 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紫龙药业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多索茶碱注射液产能从每天2批提升至3批 产能提高50% 年节省人工和能源成本超过80万元 [1] - 公司设立劳模创新工作室 2023年有15个攻关课题 其中9个已完成 并按利润比例给予长效激励和创新奖项 [1] - 紫龙药业签订全国首份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 通过集体协商将创新成果转化由企业"单决"调整为行政方与职工方"双决" [2] - 合同实施后 5名职工凭借创新成果实现平均21%的涨薪 并打通32个岗位的横向流动通道 突破单一管理晋升路径 [2] 省级政策与制度设计 - 江苏省2.08万家企业签订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 覆盖职工200万名 实践被写入《江苏省集体协商条例》和政策文件 [2] - 2024年8月省总工会等18家单位推出《关于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方案》 以"五大行动"推出19条举措 [3] - 方案目标到2035年培养200名左右大国工匠 1000名左右省级工匠 5000名左右市级工匠 [3] - 方案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体系 组织企业开展特级技师 首席技师评聘 并提高技能 创新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权重 [3] - 产改企业超万家 覆盖产业工人732万人 构建知识型 技能型 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5] 改革方向与重点 - 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和科技素养 [6] -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拓宽发展通道 推动深层次改革 [6] - 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 促进共同富裕 [7] - 通过凝心铸魂 赋能成才 匠心奉献 暖心关爱和强基固本五大行动系统化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难题 [4]
一纸“创新合同”,引领万众革新
新华日报·2025-09-29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