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有形到无形 火车票蝶变见证中国铁路发展
人民网·2025-09-29 13:43

1995年春晚小品《有事您说话》中,军大衣、小马扎与一张火车票的画面,定格了几代国人的出行记 忆。那方寸之间的票据,不仅承载着家庭聚散的温情,更寄托着人们对诗与远方的向往。 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领域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对10月1日起乘车的旅客,不再提 供纸质报销凭证,继续提供"行程信息提示单"打印服务,同时增加线下电子发票申请渠道和购票(代 办)人开具服务,为老年人、脱网人群等旅客获取电子发票提供便利。 火车票的变迁,是中国铁路发展的缩影,更是民族复兴之路的生动注脚。 而今,时光荏苒三十载,2025年10月1日起全国铁路客运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 证,这意味着拥有百年历史的纸质火车票,即将在中华大地完成"有形"到"无形"的涅槃,成为镌刻时代 印记的历史符号。 中国铁路的起点,始于1881年唐胥铁路的通车,那9.67公里的标准轨距铁路线路,点燃了交通强国的梦 想。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为硬板式,尺寸为57×25毫米,票面印有盲文。火车有快车、 慢车之分,快车车票票面印有一条红线,特快车车票票面印有两条红线。 1997年,中国铁路大提速与计算机售票时代同步开启,热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