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雷军的敌人正在变多 || 深度

公司业务表现 -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达213亿元 同比增长234% [8] - 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为206亿元 同比增长230.3% [8][10] - 交付新车81302辆 同比增长197.7% [8] - 毛利率持续上升至26.4% 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 [12] - 连续两个月交付量跨过3万辆门槛 周销量达1.08万辆 [14][15] 产品战略 - 聚焦智能电动汽车赛道 加快高端化布局步伐 [10] - SU7系列和YU7爆款策略显现规模效应 [16] - YU7上市18小时锁单量超过24万辆 [10] - 通过OTA升级对超过11万辆SU7标准版实施召回 [5] 产能挑战 - YU7标准版交付周期达45至48周 SU7标准版35至38周 [18][20] - 6-7月YU7累计交付量仅8276辆 与24万辆锁单量存在巨大差距 [21] - 新工厂生产线未完全调试成功 产能未达设计目标 [21] - 二期工厂启动大规模招工以应对产能压力 [22] 质量管控 - 多位YU7车主反映前挡风玻璃存在"测试车"字样痕迹 [25][29] - 车辆后排异响问题集中爆发 投诉量在9月显著增加 [30] - 碳纤维机盖实际效果与官方宣传不符引发维权行动 [35] - 公司对每起投诉均进行受理回复 部分问题通过维修解决 [31][32] 行业竞争 - 多家车企推出针对小米用户的定金报销政策进行客户争夺 [24] - 交付周期过长导致潜在用户流失风险加剧 [21] - 新势力车企热门车型交付周期普遍控制在20周以内 [20] - 作为新生车企在技术积累和工程师规模方面与传统车企存在差距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