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三年的“携号转网”,谁来管管手机运营三巨头
运营商套餐定价策略 - 中国移动用户长期使用高月费套餐 包括300多元套餐和100多元固定话费支出[2] 与其他运营商几十元套餐形成对比[3] - 用户尝试降低套餐时 中国移动要求保留至少1G流量 最低套餐仍达98元[5] - 对比中国电信同类500分钟通话套餐报价88元 但存在38元低价选项 显示运营商间定价差异显著[5] 携号转网政策实施 - 携号转网需在号码所在地营业厅办理 且非所有网点支持该业务[4] - 办理过程中发现存在"保底消费"合约 需等待合约到期后方可转网[4] - 中国移动设置每日操作限额 下午三点后无法办理转网业务[5] 运营商客户保留手段 - 中国移动通过电话推销优惠套餐 但均附带保底消费要求[5] - 当用户提出携号转网时 中国移动提供套餐折扣 从7折逐步降至6折 最终实现98元套餐折后60元[5] - 折扣优惠设一年有效期 店员暗示到期后可继续申请更低折扣[7] 业务办理限制 - 异地无法办理多项业务 导致用户产生额外话费支出[8] - 中国移动规定多项业务禁止电话办理 必须到门店操作[7] - 存在"统一支付"和"亲情网户主"等绑定业务 转网前需先解绑[5] 消费者权益现状 - 用户需通过携号转网威胁才能获得最优资费方案[8] - 同省同运营商用户存在套餐价格差异 浙江用户与上海用户资费标准不统一[9] - 三大运营商相似套餐价格差异显著 消费者缺乏透明比价渠道[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