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名活动概况 - 2025第十五届上市公司口碑榜公众提名于9月28日结束 提名公司数量同比增加20% 创历史新高[1] - 活动覆盖A股沪深京三大交易所及港股市场优秀企业 凸显"中国资产"投资主线[1] - 提名活动较2024年提前一个月启动 以致敬2024年9月24日启动的科技驱动结构性牛市一周年[4] 提名企业市值特征 - 公众提名热度TOP100公司总市值达27.99万亿元[2] - 其中8家公司市值超1万亿元 包括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小米集团-W等港股科技股 以及贵州茅台、中国移动、中国石油等行业巨头[2] - 工业富联于9月首次突破万亿元市值 跻身A股总市值前十 成为AI服务器领域代表企业[2] 行业板块分布 - 消费电子、通信设备、半导体、互联网电商、计算机设备等板块提名热度持续领先[3] - 热度TOP100企业中半导体公司占12席 包括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兆易创新和芯原股份等龙头企业[3] - 科技板块市值占A股总市值超过25% 已显著高于银行、非银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市值总和[3] 企业竞争格局 - 提名热度TOP100入围门槛升至20000分 企业间分差极小竞争激烈[3] - 京东集团-SW、中兴通讯、小米集团-W、汇川技术、立讯精密位列公众提名总榜单前五 热度指数均接近25000分[3] - 工业富联和中际旭创虽曾居前五 但最终排名略有下降 汇川技术排名持续上升[3] 筛选机制 - 活动于9月29日启动舆情数据筛选阶段 为期三周至10月19日结束[4][6] - 筛选机制剔除2023年9月以来受监管部门公开处罚或出现重大负面新闻的上市公司[5] - 2025年A股和港股已有数十家公司因财务造假、重大违法等原因退市 包括人人乐于7月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ST复华等4家公司因财务指标虚假记载于9月被实施ST[5] 活动主题导向 - 活动主题"智创未来 价值领航"与资本市场含"科"量上升趋势形成共振[4] - 热度居前企业均通过科技创新赋予成长新动能 与科技驱动结构性牛市相呼应[4] - 评选注重"高成长、高质量"双优标准 而非单纯人气榜单 要求零违规零差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