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话中信建投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许光坦:人形机器人概念未来投资机会在哪?
证券时报网·2025-09-26 14:49

行业概念与发展历程 - 人形机器人概念最早由日本在几十年前提出 指纯人形的机器人 但行业曾长期沉寂[1] - 近两三年人形机器人行业取得重大进步 2024年后硬件成熟度显著提升 硬件开始考虑降本 软件逐渐成为发展瓶颈[1] 应用场景条件与方向 - 大规模应用需满足三大条件:场景可控性高 加工方式标准化且训练数据充足 产业利润空间大或附加值高[2] - 物流行业和纺织行业预计出现场景突破 钢铁等危险制造工序适合部署 商业引导迎宾类场景天然适配[2] - 2025年随大模型进展和成本降低 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2] 产品标准化要求 - "开箱式"使用需实现产品高度标准化并完成消费者教育 类似家电即拆即用体验[2] - 当前部署仍需人工安装调试 未来需实现复杂通用场景下的开箱即用功能[3] 产业链核心环节 - 传感器是行业关键瓶颈 涉及障碍识别 操作精度反馈 力度控制等外部交互功能[3] - 传感器环节市场竞争格局优良 因技术壁垒高导致参与者较少 利润率相对较高[4] - 运动控制问题已基本解决 行业重点从"动起来"转向"用起来"[3] - "大脑"和"小脑"系统同样是当前技术瓶颈环节[5] 投资前景与策略 - 人形机器人确定成为长期投资方向 行业发展呈震荡螺旋上升趋势[5] - 投资需关注三大要素:行业估值方法演变与量产指引 大模型技术突破 技术路线迭代动向[5] - 建议紧盯行业核心公司动态 通过长期跟踪研究提升投资胜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