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层“活账本”,一个聘员的挣扎与坚守
虎嗅·2025-09-26 09:12

阿屾总说,自己是"被时代推着走的人"。 1977年出生的他,鼻梁上架着副旧眼镜,笑起来眼角会堆起几道褶,胸前的党员徽章总擦得锃亮。从1999年揣着大专毕业证走进镇政府大门,到如今在便 民服务站帮村民调解矛盾,这二十多年里,他没做成"体制内干部",却成了基层变迁的"活账本"——每一页都记着自己的挣扎、坚守,也藏着时代的褶 皱。 一、1999~2008:想当"干部"的阿屾,偏偏成了"聘员" 刚上班那几年,阿屾以为"努力就有奔头" 1999年夏天,镇政府大院的梧桐树枝繁叶茂,阿屾背着帆布包报到时,老同事李叔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好好干!咱们这'干部'身份,熬够资历就 有盼头。"那时候还没有"公务员""事业编"的说法,大家都叫"干部",办公室里的铁皮柜贴着红纸条,上面"为人民服务"五个字被阳光晒得褪了色,却透着 股实在劲儿。 阿屾是个实在人,跟着李叔下村统计农田面积,踩着泥路走东家串西家;帮村民办准生证,在各个办公室间跑手续,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写村代会发言 稿,改了七八遍,直到老书记点头说"接地气"。那时候基层工作虽琐碎,却让阿屾觉得踏实——就像老家田埂上的麦子,只要好好侍弄,总能盼到收成。 这股"踏实感",其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