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新基建:解密中科曙光的“算力+数据”开放之路

行业背景与挑战 - 人工智能正成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但面临算力资源无法高效协同和数据价值孤岛两大难题[1] - 算力基础设施存在"烟囱式"壁垒 导致社会资源巨大浪费并制约AI产业整体效能提升[1] - 产业界需要超越单纯产品销售思维 转向更高维度的生态构建模式[1] 公司战略举措 - 中科曙光联合产业链二十余家合作伙伴共同发起"AI计算开放架构"倡议 旨在打造类似"安卓模式"的生态系统[2] - 该架构涵盖部件级、系统层、基础设施层、软件层和数据集五层全方位开放体系[2] - 在部件层推动接口与协议标准化 实现GPU、NPU等异构算力即插即用[2] - 在软件层构建统一编程环境与算子库 实现"一次开发 处处运行"[2] - 公司角色从算力硬件供应商升级为AI产业生态构建者和引领者[3] 数据开放计划 - 子公司中科天机发布"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共享计划" 开放覆盖全球12公里和中国区域3公里分辨率的气象数据[4] - 数据集包含超过160项气象要素 提供长达15天逐小时高精度预报数据[4] - 数据源自自主研发的全球-区域一体化数值模拟系统 成功解决全球气象界"灰区"难题[5] 生态协同效应 - 中科曙光AI超集群为气象模型提供强大算力支持 实现顶尖算力催生顶尖数据的协同效应[5] - 开放数据在能源电力、航空安全、现代农业、金融保险等行业产生巨大"涟漪效应"[5] - 开放架构成为能持续产生高价值数据并激活行业创新的价值倍增器[5] 战略定位与影响 - 公司构建从硬件提供到生态构建的升级路径 形成紧密咬合的生态闭环[6] - 通过AI计算开放架构整合产业链 打造世界领先的算力底座[6] - 支撑生态伙伴产出世界一流高质量数据集 共同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6] - 公司担当AI时代生态"架构师"和产业"引领者"角色 为数字新基建提供坚实基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