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集团在营收突破2000亿元后启动战略反思 选择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1] - 公司认为芯片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全球顶尖科技巨头最终几乎都成为芯片巨头 芯片不干肯定输[8] - 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 六个主要玩家平均市场份额均在15%-16% 公司采取持久战策略而非速胜[1][19] 芯片研发历程 - 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研发芯片 2017年首款澎湃S1芯片搭载于小米5c卖出60万台[6] - 2018年停掉手机SoC研发 团队缩编转向小芯片研发 保留火种[6] - 松果失败原因包括选择中低端SoC切入点错误 以及与管理相对独立的手机团队协同困难[7] - 2021年重启芯片研发 2022年受营收骤降15%和市场环境影响 2023年OPPO哲库解散带来冲击[10] - 2025年5月推出两款芯片:3nm制程旗舰SoC玄戒O1和玄戒T1 分别搭载于手机、平板和智能手表[10] - 自研手机SoC需至少十年时间和五百亿投入 玄戒项目代表庄重承诺[10]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小米17系列首发高通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 采用第三代3nm制程 CPU主频达4.6GHz GPU独立缓存增50% 功耗降20%[11][13] - 与卢米蓝联合开发红色发光主材 发光效率超最好进口材料 实现国产显示材料历史性突破[13] - 小米金沙江电池硅含量提升至16% 能量密度达894Wh/L 支持超强低温续航[13] - 小米17搭载7000毫安时电池 起售价4499元未涨价 比iPhone 17便宜1500元[13] - 小米17 Pro首次使用异形叠片电池技术 容量6300毫安时 起售价4999元降300元[17] - 小米17 Pro Max搭载超级像素屏幕技术 7500毫安电池 起售价5999元[17] 汽车业务发展 - 小米汽车遭遇大量网络攻击 被黑的最惨 公司支持六部委打击黑水军和黑公关[22] - 曾拆解三辆特斯拉Model Y进行学习 零部件级分析[20] - 拒绝抄袭理想汽车路线 选择开发运动型SUV而非大空间SUV 避免同质化竞争[19] - 给纽北官方连发21封邮件未获回复 被质疑中国手机厂为何要来纽北[19] - 2022年夏季是YU7开发关键期 该车型被视为小米汽车最后底牌[19]
雷军:不少人有偏见,固执地认为小米没啥技术、就是组装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