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告别“纯电独大”?政策、企业双发力,宝马等车企加速布局氢能赛道

政策支持与方向 - 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提出推动中远途、中重型燃料电池商用车规模化应用及有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2] - 国家层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政策支持体系,为氢能交通产业提供坚实根基,地方政策如重庆对加氢站给予每千克30元运营补贴(单站最高300万元),厦门计划到2027年建成3座加氢站 [3] - 上海市推进全球最大液氢储运基地建设,提升氢能产业链竞争力 [4] 氢能市场前景与现状 - 国际能源署预计2025年全球氢能需求突破1亿吨,绿氢占比从2023年5%提升至2030年30% [5] - 中国可再生氢项目产能达25.6万吨/年,交通领域应用占比18.8%,成为第二大绿氢应用领域 [5] - 中国加氢站数量超过560座(较2020年增长超3倍),但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欧盟约250座、德国128座、日本151座) [5] 技术进展与突破 - 宝马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体积缩小25%,功率密度提升30%,寿命达100万公里(耐久性翻倍),量产成本降低50% [6] - 宝马与丰田联合开发第三代系统,计划2028年量产氢燃料电池车 [6][7] - 现代汽车在韩国新建燃料电池系统工厂(2028年投产),中国设有生产基地;戴姆勒氢燃料电池卡车完成22.5万公里试验,轻负荷氢气消耗5.6公斤/100公里 [9] 企业战略与生态布局 - 宝马与中国大唐集团合资开发100万千瓦风电项目,构建绿电-制氢-储运-用车闭环生态 [7] - 丰田将氢能轿车纳入出租车项目(200辆皇冠),商用车列为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重点对象;现代拓展氢能乘用车及商用车市场 [8][9] - 庆铃集团发布氢能商用车矩阵,签署300辆氢燃料电池冷藏车销售合同 [9] 行业挑战与方向 - 加氢站网络绝对数量未达规模化运营要求,需提升车-站-线协同效率和实际加注能力 [5][6] - 建议优先在港口、物流干线等封闭场景深耕,确保商业闭环,重视膜电极等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