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圈的滤镜,年轻打工人亲手戳破
虎嗅·2025-09-26 00:46
面对近期频繁出现的编剧风波,同为青年编剧的陈菲说:"我看到网友在公共平台的讨论,义愤填膺, 说怎么这么黑暗,但我和同行根本没有感觉。我心想不是一直都是这样吗?" 如果你关注娱乐圈,可能会发现近期声量最大的新闻,不是来自明星,而是编剧。 近日,"古二"(程骏年)持续发文晒出多条录音,把《繁花》剧组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位自称参与剧本 创作的编剧,认为自己被剥夺了编剧署名权。9月23日,《繁花》剧组发表声明,称剧方在片尾给予古 二"前期责任编辑"署名,这完全符合他所担任的工作职责,从始至终不存在他担任《繁花》编剧的情 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潘文捷,编辑:程迟,题图来自:AI生成 许多打工人站在编剧角度产生共情,但当事人发布录音的行为也引来不少质疑,争议声一浪高过一浪。 对于影视行业的年轻打工人来说,编剧署名的争议不算新鲜。但令人五味杂陈的是,"一直都这样",就 必然合理吗?为何编剧署名如此重要?年轻的打工人在行业里的生存状况到底是怎样的? 一、只署一个编剧,合理吗? 陈菲说,具有能力一人独立完成全程的编剧,在业内很少,"两只手数得出来"。 她举例说,如果某编剧一年内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