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如何健全我国碳市场交易体系?对话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封面专访

全国碳市场运行成效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21年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整体运行成效显著 制度体系逐步健全 配额分配 交易 清缴等环节顺畅运行 已高质量完成三个履约周期的清缴履约 [4][6] - 截至2025年8月底 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 成交额超478亿元 碳价从48元/吨开市逐步上涨 最高超100元/吨 近期在60元/吨左右 [4][6] - 市场活力与推动行业减排的效果均逐步显现 顺利实现预期建设目标 [4][6] 碳市场政策支持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作出系统部署 [4][6] - 《意见》明确全国碳市场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工作路径 为发挥碳定价基础性作用 市场机制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打造更加有效 更有活力 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提供关键保障 [4][6] - 《意见》对市场建设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明确2027年 2030年分阶段目标 完善市场交易机制 强化支撑体系建设 [8] 行业扩围影响 - 2025年全国碳市场启动首次扩围 钢铁 水泥 铝冶炼行业正式纳入 核定新增上千家重点排放单位 覆盖年排放量增加约30亿吨 [5][10][11] - 扩围带来多方面积极变化 实现市场主体与规模显著扩容 提升市场活跃度 韧性与抗风险能力 实现市场整合与统一程度提升 实现产业链减排协同效应释放 [5][10][11] - 下一步根据《意见》要求 到2027年全国碳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11] 配额分配机制 - 《意见》提出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9] - 全国碳市场目前采用碳排放强度基准法分配配额 免费发放碳排放配额 [9] - 引入配额有偿分配并逐步提升有偿分配比例能强化企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意识 形成一级市场价格信号 与二级市场协同构建更有效的碳定价体系 [9] 交易体系完善措施 - 健全交易体系需从五方面发力 完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 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分配方式 建立配额储备和市场调节机制 [5][12] - 丰富交易产品 完善碳质押 碳回购等政策制度设计 推动相关业务上线 拓展企业碳资产管理渠道 [12] - 扩展交易主体 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 推动金融机构参与市场交易 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 [13] - 加强市场交易监管 完善风险预防预警及处置程序 加强交易行为监管 建立履约风险评估预警和管理制度 [13] -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研究要求相关单位公开排放 履约 交易 质押等信息 建立数据部门共享机制 加强信用监督管理 [13]